這些關於“後球鞋時代”的預測和擔憂,你認同嗎?

海外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思考:我們是否將迎來“ 後球鞋時代 ”。包括 FootLocker 首席首席財務官在內的人則表示擔憂,如球鞋行業創新漸緩等。

而我們發現,ALYX、OW 或 ACW、Martine Rose、Kiko Kostadinov 等,近來都在樂福鞋等鞋款上表現出極大的設計興趣,關於這其中的一些趨勢和現象,你是否感同身受?

///

///////////////////////

《POPEYE》、ALYX、OW 等,

將“ 樂福鞋 ”當做後球鞋時代的新單品:

自去年開始,《POPEYE》、《2nd》、《men's FUDGE》、《Begin》等日本雜誌,便已把“ 樂福鞋 ”作為絕大部分造型的鞋履搭配單品;

今年伊始,ALYX 就打造了兩款不同的樂福鞋,用上了蛇紋這一高規格材質;Off-White 緊跟其後,在 3 月推出了流蘇樂福鞋,鞋底以大理石效果打造;

而像 A-Cold-Wall*、Martine Rose、Kiko 等時裝品牌,都紛紛進入這股樂福鞋熱潮中。

年初的各大時裝週上,與眾多“ 狠貨球鞋 ”平分秋色的單品,則是清一色的樂福鞋,《VOGUE》與《ELLE》等時裝雜誌,紛紛對此進行預測:

樂福鞋將在 2020 年重返大家的視線,也引發了更多人關注這股趨勢,有玩家把 Virgil 腳上的球鞋 P 成樂福鞋,並稱他為“ Virgil Abloaf ”;

國外不少球鞋論壇中,Nike、Jordan、adidas 等球鞋,已不再佔據所有討論篇幅,而出現了關於樂福鞋的挑選、搭配,及保養的相關帖文,海外 IG 賬號@throwingfits 更在 Air Max Day 這天,為樂福鞋賦予了與傳奇鞋型齊名的意義。

英國歌手@Bradley 在去年末,便把自己的球鞋收藏,全部整理到儲物間,取而代之的是多雙樂福鞋,並說:

“ 2020 年會減少買球鞋的數量,我要變成一個 loafer guy。”

另一鞋頭@danozzi 表示贊同,並選擇了更溫和的球鞋過渡方式:從一雙仍具球鞋特色的樂福鞋開始,網友@blngbdgt 也發表了自己的“ 脫坑 ”宣言:“ 我們正處於‘ 後球鞋時代 ’,而我也將開始變成一名樂福鞋女孩。”

///

///////////////////////FootLocker 首席財務官表示擔憂,

這些關於” 後球鞋時代 ”的定義及判斷,

你是否認同?

“ 後球鞋時代 ”這個詞,實際上在 2017 年,已被 NDP 集團的分析師們所提起,當時他們認為,比起千篇一律的外形,大家開始消費更美觀的運動鞋,就是“ 後球鞋時代 ”。

到了今年,海外從業者們認為,“ 後球鞋時代 ”又有了新定義:當球鞋市場變得成熟、飽和,部分玩家將對其感到厭倦,並轉投其他領域。

美國潮流 Podcast 節目《Throwing Fits》中,兩位主持人 James Harris 和 Lawrence Schlossman,就一直認為“ 後球鞋時代 ”將到來:

“ 人們將會意識到,在 SNKRS 陪跑後,轉頭在 Stock X 上花 20 倍的市場價購入,然而這雙溢價球鞋,在下週就已經會成為舊款。”

顯然,部分玩家已意識到,球鞋市場的溢價情況日益嚴重,希望尋求更能帶來新鮮感的鞋,於是,即便 LV Trainer Low 售價就高達 1300 美元,依然成為一雙爆款奢侈品球鞋。

而無論 Balenciaga 的 Triple-S 與 Track,或 Dior B23、Gucci Ace 等,奢侈品牌的球鞋,反而成為某種意義上,性價比高、溢價空間小的選擇,愈發常見於年輕消費者腳上。

Quo Vadis Capital 的分析師 John Zolidis,則對“ 後球鞋時代 ”或將到來的看法,持認同態度:行業缺乏創新的東西,就不能與年輕消費者產生緊密聯繫。”

FootLocker 首席財務官 Lauren Peters,亦對此表示擔憂,因球鞋行業逐漸缺乏爆款,似是 The Ten 系列這樣、能引起全城轟動的球鞋,已是數年前的事,如今即便諸如 TS 聯名這樣高規格球鞋,也只造成短暫影響,無法成為現象級別的爆款。

無論 Virgil 表示“ 街頭已死 ”是何用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亦是“ 後球鞋時代 ”到來的前兆。在不少意見領袖者身上,都能發現 archive 單品被重視的趨勢。

對此,Lawrence Schlossman 就認為,由此可見,玩家們開始愈發注重質感,而非單純的 hype 單品:“ 只要年輕玩家們經濟獨立,能自行添置單品的時候,球鞋總是第一選擇。

而當他們意識到,買一雙更難過時的鞋、能令他們免於介懷極短的 hype 週期,就是‘ 後球鞋時代 ’的體現。

///

///////////////////////

這些客觀和主管原因,

是否推動了“ 後球鞋時代 ”的加速來臨:

海外 IG 賬號@throwingfits,一直在做著關於“ 後球鞋時代 ”的內容,在他們看來,“ 後球鞋時代 ”仍未真正到來,也有部分客觀因素:

“ 在球鞋熱潮中,很多愛好者更在乎‘ hype ’的感覺,但‘ 質感提升 ’、‘ 使用週期更長 ’等後球鞋時代的關鍵詞,其實是令他們害怕的。”

而推動“ 後球鞋時代 ”到來的,或許還有當下的疫情,NDP 市場調查集團的專業分析師 Matt Powell 近日指出:

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地區運動鞋的銷售額,在 3 月 21 日當週下降了 65%,而籃球鞋銷售則下降了 70%,轉賣市場中,以 Stock X 為例,銷售也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4%。

這或許與全美最大的球鞋經銷商 Nike 相關,2 月中旬到 3 月 10 日,Nike 的全球銷售額,已經同比下降了 21%,adidas 身上亦有著相似的命運,至於 Under Armour、Puma、New Balance 等,都曾表示,疫情正對全年營收造成強大沖擊。

之前 Air Max 90 鞋款誕生 30 週年,大家都期待 Air Max Day 這天,Nike 會帶來驚喜,然而即便話題度最高的 Air Max 2090,也被玩家們詬病“ 無驚喜 ”,在宣傳上,亦未有引發如 18、19 年公開徵集設計時的轟動局面。

似乎,無論源於疫情的客觀影響,抑或源於玩家自身愛好的轉變,是否正在如很多人預測那般,

球鞋並不是潮流剛需品,我們正在更快迎來‘ 後球鞋時代 ’?

///

而在你身上是否也在發生,

關於球鞋消費習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