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学会一致性表达你的情绪,化解很多矛盾

面对情绪,光有接纳、收下情绪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两步还不够,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就此结束,这份能量还在,于是就会有人向外攻击,有人向内压抑,而向外攻击会伤害别人,向内压抑会伤害自己,这都不是一个好方法。最好用一致性表达的方式,表达出你的情绪,让情绪能量流动起来。

所谓“一致性表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提出来的一个方法。一次良好的沟通,通常要考虑三个要素——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境。如果这三个要素都能关注到,沟通就是顺畅的,情绪的能量就会流动起来,既不会伤害自己,又不会伤害对方,同时又能使双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如果沟通中少考虑了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会造成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误会。

当一个人在沟通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只关注到自己和情境,他会习惯性地指责对方,这种沟通模式叫作“指责”;若一个人在沟通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只关注到别人和环境,他会习惯性地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沟通模式叫作“讨好”;如果一个人在沟通中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又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只关注到情境,也就是焦点只放在事情是否合理上,他的沟通虽然能够做到客观理智,却考虑不到双方的感受,这种沟通模式叫作“超理智”;更有甚者,在沟通中同时忽略三个要素,遇到压力时马上转移焦点,逃避压力和责任,这样的沟通模式叫作“打岔”。

只有将“自己”“他人”和“情境”三个要素都关注到,情绪的能量才会流动,沟通才能顺畅。

比如这样一个常见的场景:丈夫因工作需要在外应酬,妻子苦等至深夜丈夫才回家,不同的应对姿态就会有不同的对话。

如果妻子习惯于“指责”,她会气冲冲地对丈夫说:“这么晚才回来,你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这样,她的情绪是发泄出来了,可是丈夫会有什么感受呢?一个男人在外辛苦打拼,陪吃陪喝到深夜,只是为了多做一单生意,为家里多赚一点钱,让太太可以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可是在精疲力竭地回到家时,却被妻子当头一顿指责,心里能好受吗?于是,一场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如果妻子习惯于“讨好”,虽然一个人独守空房到深夜,满肚子委屈无人能说,见丈夫回来时,却把这一切深深地压了下去,然后堆起笑脸跟丈夫说:“老公,回来了,我给你留了碗汤,赶紧喝了睡觉吧,别累坏了身体。”这看起来很贤妻良母对吗?这是不是很多男人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妻子?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位“贤惠”妻子的肚子里装着多少委屈呢?

如果是一位“超理智”的妻子,可能会对丈夫说:“天天熬到这么晚才回家,这样的生意值得做吗?你现在赚的钱都不够以后交医药费,这种需要喝酒才能做的生意,以后不要再做了。”很有道理对吗?可是,妻子独守空房时的情绪到哪里去了呢?丈夫为了生意应酬到深夜的艰辛到哪里去了呢?通通都被压抑到了内心深处!一对理性夫妻的背后,是两个孤独的灵魂。

如果是一位“打岔”的妻子呢?也许她有千百种应对的方式,或许她会跟丈夫说,反正深夜睡不着了,咱们玩游戏吧?或许她会和丈夫聊最近假期的计划,也许会使出她的万种风情,跟丈夫爱爱……反正,她忘了刚才的孤独,也忽略了丈夫的辛苦,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也许有朋友会很羡慕这样的人,觉得她们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可是,刚才的情绪哪里去了呢?难道真的烟消云散了?情绪是一种能量,它是不会消失的,它只是暂时被忽略了而已。打岔的人习惯用快乐去掩盖痛苦,他们要永远地快乐下去。要知道,永远地寻求快乐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要永远寻找快乐去掩盖生命中的种种痛苦。他们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没有勇气去面对痛苦。所以,打岔的人离生命最远。

上面三种应对方式都会让情绪卡住,不利于夫妻双方的关系及健康。只有同时能关注到“自己”“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表达,才能让情绪流动起来。

“老公,你回来了?我等你一个晚上,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你经常这样,我一个人独守空房,很孤独,也很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做生意也不容易,担心如果不应酬就会失去这单生意,所以宁愿辛苦自己也要这样撑着(看到别人的感受)。但不能总这样下去啊!如果搞坏了身体,赚再多的钱也不值得啊!能不能以后不做这种生意了?(情境部分:提出理性的解决方案)”

这叫作“一致性表达”,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情绪时,把它说出来,在说的同时,能照顾别人的感受,又符合当时的环境范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