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远去的故乡

01

诗人艾青说:“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转眼,70后的人,都奔五了,有的人已经五十岁了。还记得,多年以前,自己骄傲地说:“我现在一无所有,但我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可是现在,却怎么也骄傲不起来,还多了一些伤春悲秋的感叹。

年纪越大,越思念故乡。大概,在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愫吧,这样的情愫,是与生俱来的,怎么也无法抹去。不管你走多远,你的根还在故乡,你的生命里,还带着故乡的泥土味,你一开口说话,还有未改的乡音。

70后的人,你想起远去的故乡了吗?在你梦里,是不是和我一样,常常浮现出麦草垛、老屋、溪流、燕子、老树、猪牛羊......离开故乡越远越久,做梦的时候越多,就像一幕老电影,反反复复在眼前滚动播放。

02

田野远去了。

在记忆里,常常会出现秋收的景象。小时候,收割稻子是最苦的事情,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家里很穷,常常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临近秋天的时候,家里都没有米下锅了,很多人家里,靠红薯和南瓜充饥。看到稻子熟了,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一家人分工协作,在稻田里忙碌着。有人割稻子,有人挑谷子,有人拾稻穗,有人扎稻草。门口的晒谷坪上,是一片金黄,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有几只小鸡,悄悄靠近晒谷坪,啄食了稻谷,被眼尖的大人发现了,拿着扫帚就赶。

稻子收完了,稻草也被晒得金黄。一把把稻草拉拢在一起,堆起来,就变成了稻草垛。稻草垛,一般有两三米高,有的也有五六米高。草垛上,用一把很大的稻草盖起来,就是下雨了,稻草垛里,也是不会漏雨,很干燥的。有顽皮的孩子,在草垛上嬉戏,使劲跳一下,人都会蹦得很高。

田野里,除了稻子,还有麦子、高粱、玉米。农闲的季节,田野里生长着绿油油的野草,成为了放牛、放羊的好地方。

03

村庄远去了。

清晨,有公鸡“喔喔”叫,唤醒了勤劳的人们。狗也醒来了,在门口东张西望,偶尔“汪汪汪”叫几声,增添了几分热闹

炊烟从屋顶慢慢蒸腾,和天空的云朵混合在一起。有炊烟的村庄,才有活力,就像年轻的小伙子一样,有使不完的劲。炊烟起了,村庄就真正醒来了。男人一大早就出门割草,去田里看水,女人在家里做饭。饭熟了,男人挑着一担草回来了。草是用来喂牛的,也可以放在猪栏里,让猪栏的地板变得酥软一些。

清清的溪水,从村庄前面绕过去,日日夜夜奔腾着。溪水里有鱼虾,因此,70后的我们,多了捉鱼的记忆,能够捉几条鱼,拿回家炖汤,那是餐桌上的美食。夏天,可以去溪水里游泳,比一比,谁游得更快,谁游得更远,还比谁能够在水里憋得更久一些。

村庄前面有大树,树下有空地;村庄旁边有晒谷坪,都是我们嬉戏的地方。在地上画几个格子,就可以做跳房子游戏;画一个圆圈,就是我们的城堡。男孩子喜欢做攻城、打仗的游戏,女孩子喜欢跳皮筋,踢毽子。

刘欢在《不能这样活》里唱道:“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前面有车,后面有辙,究竟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河......”现在回想起这几句歌词,觉得特别亲切,原来我们的村庄,就是一首歌的模样。

04

童年远去了。

70后的童年,印象中是很苦涩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一个月能够吃三次肉的家庭,都算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村里的万元户,那是很令人羡慕的家庭。

我们的童年,很多时候是在劳动,而不是“纯玩”。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就得生火做饭,或者去喂猪、去菜园子里扯杂草。父母根本就不看我的作业,常常在夜里安排我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就怕我忘记了。

插秧、割稻子、放牛、赶鸭子、砍柴......这样的农活,我们都做过。去山里砍柴的时候,也能够找到一些野果。在我的记忆中,最好吃的是八月瓜。掰开八月瓜,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吃起来很甜,是很自然的甜味。还有猕猴桃,采摘回来,不能马上吃,要放在米糠里,过一阵子才熟透。熟透了的猕猴桃,香味很浓,一整间屋子都是香味。

童年的玩具,大部分是自己做了。记得邻居王大毛做了一把木头手枪,用绳子拴起来,挂在脖子上,神气活现的,炫耀了好一阵子。我也做了一把木头枪,但是没有王大毛做的精致。70后的人,一根废旧的铁丝和橡皮筋,就可以做成自动手枪,用青藤做花环。

70后的童年,有苦也有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甜蜜多一些。其实,我们都是苦中作乐的人。

05

父母远去了。

70后的人,父母都健在吧。父母在,是我们的福气,父母在,故乡就在,我们能够逢年过节回故乡看看,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父母不在的故乡,是回不去的故乡》,发表在网上,很多人在文章下方留言,满满的无奈。有人说:“父母不在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故乡了,老房子也没有了。”有人说:“要是父母不在了,还回故乡干嘛?冷冷清清的,满目疮痍。”

很多70后的人,都进城买房子了,回故乡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也想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但是父母住不惯。父母舍不得故乡那些菜土,舍不得那道山梁,他们不愿意被“移植”到城里。人进城了,但是水土不服,多半还是要回去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到故乡小住两日,然后就回城了。回城的那天,真的不忍心和父母告别,看到父母满头的白发,拱起的脊背,真的不忍心多看一眼。

父母说:“到城里了,就回个电话,报个平安;出门在外,身体健康最重要,别太累了;外面混不好,就回家,虽然家里不富有,但是吃饭还是管够的。”

父母叮嘱,总是那么扎心,这个世上,大概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暖心的吧。

06

70后的人,年纪越大,越想回故乡。等自己老了,就住在老屋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屋门口种菜,在山坡上种桃树。养几只鸡,养一条狗。夜里,可以在小院里闲聊,看看头顶的月亮,可以听一听晚风的声音。

70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里,等你老了,还会回故乡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