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常州照相机总厂制造的红梅-5双反照相机

继续介绍双反照相机,今天登场的是江苏常州照相机总厂生产的红梅-5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该机由江苏常州照相机厂1979年研制生产。当时的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总局的专家组,在1982年7月对红梅-5进行了鉴定,认定为优质产品,随后正式投入生产。



所谓“双反”相机,全称为双镜头反光镜取景式相机。这种系统包含两套联动调焦的焦距相同的镜头。上方镜头通常无法调节光圈,只做取景之用;下方镜头则带有光圈快门调节装置,用于实际的拍照。

按照庄克明先生在其《中国照相机》一书中的介绍:“1981 年1 月常州照相机一厂、二厂合并后成立常州照相机总厂。1982 年常州照相机总厂生产的红梅HM-5型相机,除镜头标牌以白色标注(之前是黄色标注)、取景屏中心以圆型裂像屏对焦外,其他各项功能与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的红梅HM-5 型相机完全相同”。按照庄先生的介绍,我手里的这台红梅-5双反应该就是常州照相机总厂的产品了,因为其镜头标牌是以白色标注(下面第一张图),而常州照相机厂的产品是以黄色标注的(下面第三张图)。



红梅-5双反相机机身以进口ABS工程塑料热铸成形,镜头为三片三组柯克型,菲涅尔透镜取景,摆动式调焦。所以在所有的国产双反相机中,红梅-5算是体积小、重量最轻的一款了。和常州照相机厂的红梅-1折叠相机一样,红梅-5双反在当年的市场定位也是廉价的家庭用机。

据说当年“红梅HM-1”折叠皮腔照相机的成功鼓舞了常州相机厂的士气,于是就又开发了国内当年的主流产品--双反相机。但常州厂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没有象其他厂一样一窝蜂的模仿“4B”,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发了“红梅HM-1”的后续产品--“红梅-5”。

说“红梅-5”是“红梅HM-1”的后续产品上因为“红梅-5”同“红梅HM-1”的镜头是完全一样的,机身也同别的双反不一样采用金属材质,完全是工程塑料,一方面有利于加工成型,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据庄克明先生的《中国照相机》一书介绍,红梅-5双反当时的售价只有69.50元,而海鸥4B的定价是120元。这种差距在当时工资只有几十甚至十几元的年代,是不言而喻的。

“红梅-5”虽是定位低档家用相机,但也配置了自拍、闪灯插座,甚至是裂像对焦屏,从功能上讲甚至超过了海鸥4B。


红梅-5双反最为特殊的时期调焦方式:其并没有采用国产其他双反的机身一侧的旋钮是调焦,而是将调焦扳手做在了镜头座上,请看下图中镜头左侧印有光圈数值的扳手。这个同时也验证了红梅-5是在红梅-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从其机身的标识来看,这款红梅-5双反相机还是相当接地气的。在摄影镜头的一侧,竟然有快门的汉语拼音“KUAIMEN”,这在任何其它品牌的国产双反相机上我都没有见过。

这款红梅-5相机使用120胶卷,从其机背上的两个计数红窗来看,该机可以拍摄6x6和6x4.5厘米两种画幅的底片。之所以采用红圈计数的方式,是因为早期的120相机(包括双反和折叠皮腔机)都没有计数器,所以需要在120胶卷的衬纸上印上数字,以便在过片时通过观察这些数字来进行计数。当然拍摄时胶卷已经放在相机中了,所以只能通过在相机机背上增加一个窗口来进行观测。通常这个窗口会用红色的玻璃或者类似的材质进行遮挡,以避免漏光。

本来这种非金属材质机身的相机并不是我的“菜”,只是我刚刚开始收藏相机的时候,曾经梦想着把国产的双反相机都收齐,所以就先从便宜的双反开始买起。但后来发现,那只是个梦想而已。查看我的购买记录,这台红梅-5双反我购买于2005年10月份,当时适合一台苏联的Smena旁轴一起买的,价格总计150元。

红梅-5双反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规格:

型式:双镜头反光取景

镜头:柯克型三组三片,加膜,整组对焦,焦距75毫米,最大光圈F4.5

快门:三叶片中心快门,速度为1/10、25、50、100、200秒、B门。

像幅:使用120胶卷拍摄12张6X6,或者16张6X4.5厘米底片

调焦:调焦距离1.2米到无限远,摆动式调焦。

计数:旋钮式卷片,红窗目视计数

外形:140X95X100毫米,重量520克。























红梅-5双反虽然定位很成功,但由于生不逢时,上市销售的时候已经是135相机迅速普及,120相机慢慢走入下坡路了,所以红梅-5并没有取得红梅-1相机的成功。但这款不同于其他国产仿海鸥4B双反的红梅-5,必将因其独特的设计而在国产相机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