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就是战斗力,歼10C换上实战服,大红鹰充满了杀气

对于喜爱飞机的航空迷,一定听过一句话,那就是“涂装就是战斗力”,说的是战斗机的涂装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提升颜值,甚至还直接影响到战斗力。可是长期以来,我国战机的涂装一直不够完美,在歼8II时代,由于制造材料的限制,机身大多采用类似搪瓷的白色设计,雷达罩甚至不得不采用绿色涂装,以至于被西方称为“苍蝇装”。不过,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我国飞机的涂装也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接近实战化了。

歼8II战机的绿头白身涂装

网友PS的歼8II英伦涂装,你看,涂装就是战斗力

最近,中国军网发布一组图片,显示我国空军歼10C战机,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低可视涂装,它在继承原先空军灰的基础上,对机徽、编号等色彩艳丽的部分进行去色度处理,显得非常冷峻帅气。

歼10C换上低可视涂装

歼10C对军徽进行了淡化处理

不仅如此,我国空军一些王牌部队,有自己独特的单位标识,比如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就在歼10战机的垂尾和座舱下方,画有一个色彩斑斓的鹰头标志,因此这支部队也被称为“大红鹰旅”。而最新的图片显示,该部队的歼10C采用了低可视涂装之后,连这个鹰头也进行了淡化处理,去掉了原先色彩斑斓的色调,只留下灰色的轮廓,反而显得杀气十足。

歼10C的大红鹰标志也进行了淡化处理

歼10C原先的大红鹰标志

大红鹰旅的歼10C

“大红鹰旅”的涂装变化,只是今年3月空军颁发《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喷涂规定(试行)》以来,各部队战机采用低可视涂装的一个典型。实际上,无论是装备轰6K的轰炸机部队,还是装备歼轰7A“飞豹”的战斗轰炸机部队,均正在贯彻推行低可视涂装的过程中,甚至连运20大型运输机,也采用了低可视涂装。

运20也采用了低可视涂装

我国战机采用低可视涂装之后,不仅更好看,颜值更高了,而且提高了目视隐蔽性。更重要的是,它淡化处理了机徽、编号等识别特征,更有利于战时的保密,是一种接近实战的做法,这就是所谓“涂装就是战斗力”的具体体现。

涂装就是战斗力

说到我国战机涂装,其实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歼5、歼6一般采用银色涂装,接近航空铝材料的本色,看起来银光闪闪,但是这闪闪的银光,也更容易暴露飞机的行踪,在高空阳光直射条件下,银色涂装就像一个500瓦电灯泡一样,想不引起地面的注意都难。

歼5歼6的银色涂装

而在歼5、歼6之后,歼7和歼8主要采用白色涂装,这种涂装虽然不再像银色一样闪亮了,但依然十分醒目。而且由于受到雷达罩制造材料的限制,它们的机头一般都采用绿色涂装,并不美观。

绿头改黑头的歼8II,换个角度也挺好看

网友制作的换上英伦涂装的歼8II

同一时期,一些主要负责对地攻击的战机,比如强5、歼7III,采用了非常斑斓的迷彩设计或者深绿色涂装,如果从上往下看这些飞机,迷彩设计与地面环境融为一体,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目视隐蔽作用,对于强5、歼7III躲避来自高空战斗机的打击,有一定好处。

深绿色的强5

迷彩涂装的歼7III

而在我国进口苏27和苏30战机之后,歼11系列、歼15和歼16都采用了类似苏27的灰色涂装,这种设计不仅目视效果更先进,更隐蔽,而且在表面还有一些看起来脏兮兮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三代机蒙皮的一层油膜,起到封住机身表面接缝的作用,防止内部设备进水。如果看不惯飞机“脏兮兮”的,非要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可能会适得其反。

歼16的涂装来源于苏27,对军徽和机号也进行了低可视处理

在我国空军战机涂装的进化过程中,不能不提到一位“老铁”,那就是巴基斯坦。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向巴基斯坦出口了一批歼7P/PG战机。由于这些战机装备的是巴空军F16部队,以弥补F16数量不足带来的空缺,因此巴空军将歼7P/PG也刷上了F16的涂装,即机身三段式低可视涂装,效果类似金华“两头乌”。

巴基斯坦的歼7PG

巴基斯坦F16战机

没想到,这种涂装刷在歼7身上之后,非常漂亮,颜值大大提升,因此也受到了歼7出口单位成飞的赞赏。在中巴联合研制的FC1枭龙战机身上,双方一致决定采用类似F16和歼7P/PG的涂装。而歼10装备部队之后,也采用了类似的改进型涂装,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空军的歼10A、歼10B/C和歼10S涂装,都是来源于此,这也算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吧。

巴基斯坦枭龙涂装

服役版歼10A的涂装

歼10C的低可视涂装

“大红鹰旅”的歼10C换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战机采用低可视涂装,一些老式战机可能因此让人眼前一亮,大家再也不用羡慕西方国家战机漂亮的颜值了。我们的国产战机天生丽质,现在稍加打扮,就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样涂装,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