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想给主播刷10元礼物,被网友阻拦:知道你父母赚钱多难吗

如果你遇到一个男孩向你求助:我想给这个网红姐姐刷一下礼物,你能帮我用手机操作一下吗?你会怎么做?

最近在抖音上就刷到这样一个视频,男孩想要给主播刷礼物。理由是:网红姐姐很漂亮,我很喜欢她,我就是想给她刷个礼物,表达对她的喜欢。

路过的人听到男孩的求助,没有一个让他去刷礼物。哪怕明知这个孩子只想刷10元,也劝导男孩不要去刷。

路人1:你知道你的钱是谁给你的吗?你刷礼物干啥?

男孩:我刷礼物以后,直播间的姐姐会叫我的名字。

路人1:那有什么用吗?他们又不认识你。你给她刷礼物,只会得到一句谢谢。你要是用这钱给妈妈买支花,妈妈肯定很高兴。到现在为止,你送过你妈妈礼物吗?去给妈妈买支花吧!

路人2:你知道她能一天赚好几万吗?而你的爸妈可能很辛苦。她一句话就能赚几千几万的,而你的爸妈则要花几个月。

随着直播的兴起,很多年轻的孩子为了一个喜欢,就用父母的钱大刷礼物。甚至在游戏内几千几万的买装备,完全不去考虑父母赚钱的辛苦,只注重当下的一时快感。

前段时间,成都的胡婆婆去取钱时发现钱款不翼而飞。辛辛苦苦积攒下的5万多元竟然只剩下200多元。而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10岁的孙子路路。

胡婆婆的孙子通过各种方式绑定奶奶的银行卡,然后充值游戏。每次都是五千五千的充值,总共购买了5万多元的装备。

无独有偶,新密市一个孩子充值4万多元,其中还给同学充值了1万多元。而这4万多元的存款是孩子母亲天天背水泥,下苦力赚来的。如此辛苦的一笔钱,却被孩子花得一干二净。只为了进游戏能被别人说一句:真厉害,真有钱,真帅!

自从网红及各种手游的出现,充值就成了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对于心智还未健全的青少年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上瘾。

在网络上一搜索,熊孩子充值甚至败光家里钱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当孩子进行充值消费时,作为家长能否及时追回那?

在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充值行为是自愿的。即使家长选择报警,警方对于此类事件也只能寻求法律的帮助。

那么,未成年人在没有家长监护及知情的情况下充值,家长能否要求游戏公司退钱那?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简单点来说,家长同意或者有知情的情况下,这笔充值交易才算做有效。

但这一方面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家长需要提供证明充值操作是孩子行为的证据(如视频或照片)进行维权。

这一点可以说难住了很多家长,毕竟充值记录好办,证明孩子行为的证据又如何获得?

曾经就有法院驳回了该类退款请求,毕竟从现有的证据来看,谁又能证明是孩子的自主消费,而不是其他人那?

说到这,很多家长就会心生埋怨,毕竟孩子瞒着自己充值,这钱凭什么不能退?

其实道理很简单,法律讲究的是公平。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是相对公平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游戏运营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受到保护。

毕竟总有些家长自己花了游戏的钱,却说是孩子充值,游戏运营者的权益又如何保护那?

所以,一旦发生此类问题。劝解各位家长及时寻找证据,而不是以为孩子充值这种事可以得到无证据的解决。

话说回来,家长最直接的方式不是退钱,而是教育孩子对游戏等行为的正确认知。在这里给大家提供四个方式作为参考。

1.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在疫情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上网课,所以家长更要注意孩子用手机的时间。毕竟不可能24小时盯着孩子,也不可能不让孩子打游戏娱乐一下。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用手机的防沉迷或者家长管理功能,管控孩子的使用时间。

2.进行第三方平台的限制

很多游戏厂商都有自带的未成年模式,像是一小时计划,禁止充值,锁定游戏等等。

3.督促孩子进行一个未成年人的身份登记

我们都知道游戏有个身份登记的步骤,这种步骤是最直接防止孩子充值甚至超长游戏的限制。

有些孩子为了能更长久的玩游戏,通常都会用家长的身份证登记。所以家长们要切记,定期检查孩子的游戏账号,并做到未成年身份的登记。

4.减少自己支付密码暴露的条件

这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保险的一点。就是少在孩子面前输入自己的支付密码,甚至减少密码暴露的可能性。

像是微信,支付宝都有自己的安全保障模式。家长可以在设置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财产安全。

其实孩子对游戏的态度,也是家长对教育的态度。说白了,孩子的这种充值找存在感的行为,实则是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和陪伴的外在表现。

孩子的问题,不光是自制力差,更是家长教育的缺失!

而家长却只能叹口气:毕竟谁不想陪孩子,但陪孩子却撑不起家庭的经济!

世间最难的,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无能为力!

不过还是再次希望各位家长,哪怕抽出一分钟,也多陪孩子一分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