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博主自爆遭遇家暴!面对家庭暴力,受害者该如何保护自己?

文 | 小朗说心理执笔团

来源 | 朗达健康心理咨询(langdajk)

最近,“家暴”事件频频登上热搜,引起了无数人的震惊与愤怒。

据全国妇联统计显示,我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源于家暴。

2007年7月18日,成都一名男子,用锯条划向妻子的脸, 在脸上造成多条伤痕。

2009年3月31日,重庆36岁的熊永书被老公用刀片在脸上划了八条口子,面部被毁容。

2011年7月4日中午,浙江金华一男子因家庭琐事,街边暴打妻子。

2011年8月底,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妻子李金(Kim)在微博上公开曝光李阳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并公布了数张照片为证引发热议。

2017年5月,至上励合组合成员刘洲成妻子MiuViki发表离婚声明,称遭丈夫刘洲成家暴,晒出聊天记录等证据,称刘洲成先后6次在其孕期和坐月子期间对其实施严重的家暴行为。

2018年10月,演员蒋劲夫多次家暴日本女友中浦悠花,在日本被逮捕。

时隔410天,2019年11月26日,他被曝再度家暴,与日本的前女友和解后,他出了狱,回了国,没多久又高调秀恩爱,这一次是一个来自乌拉圭的外籍女友。

他在微博公开示爱,送花,说情话,似乎是真心实意想要改变,重新做人,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他再次化身为“恶魔”,向乌拉圭女友施暴。

11月25日,仿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我被家暴了,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视频中,宇芽讲述了自己多次遭遇“家暴”的经历,在半年时间里,被男友拖出电梯殴打、被穿着鞋踩脸、被踢脊椎骨、被抱摔......

如果不是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大多数人还会以为家暴不过是少数,按照报告调查的结果,

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存在有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关你的种族、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家庭暴力的施虐者和受虐者,它随处可见。

Ted演讲中,有一集讲述了“为什么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演讲者莱斯利·摩根·施泰纳是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家庭暴力受虐者。

而她的施虐者老公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大学,在华尔街工作。

大家都想问:“她们为什么不离开?为什么不逃跑?”

她表示,这是人们问过的最让她伤心和痛苦的问题。

我们无法理解,但是只有受害者自己清楚,离开施虐者是多么的危险,因为在家庭暴力中的最后一步,就是杀掉她。

超过70%的家庭暴力谋杀,发生在受害者结束这段关系离开以后,因为施虐者已经毫无顾忌。

其他可能的结果包括长期的跟踪,甚至施虐者再婚后仍会跟踪;拒绝经济支持;以自杀或虐待孩子来威胁恐吓受害者等等。

而我们却倾向于将受害者描述成作贱自己、轻浮的女人,就像新闻中可怕的标题所言“她们为什么不离开而选择留下?”

问这个问题的一些人实际上的潜台词就是“这是她自己的错,只能怪她自己”。

就好像受害者是有意和意图伤害、摧残她们的男人相爱。

那么她们到底为什么要留下来?莱斯利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她并没有意识到她正在被虐待:

尽管他用上膛的枪指着我的头、把我推下楼梯、威胁杀掉我们的狗、在高速公路上拔掉车钥匙、在我为了面试而准备着装时把咖啡粉从我头上倒下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受到虐待的妻子。

正好相反,(我以为)我是一个很强硬的女性,深爱着这个饱受困扰的男人,而且我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可以帮助他面对自己心魔的人。

这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这个情结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对加害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心理学家Hughes提出的暴力循环理论指出:暴力在婚姻中会呈周期性的循环,会有愤怒积蓄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和原谅期、蜜月期四个阶段。

在实施暴行后,施暴者会表现出后悔、愧疚的情绪,向受虐者下跪、道歉、认错、求原谅,并保证不会再犯,让你产生“他很爱我,他只是没控制住自己”的错觉。

但屡次施暴后,施暴者会变得麻木、习以为常,还可能出现倒打一耙、把错误推给对方的情况。

美国国家防家暴热线统计数据:一个家暴幸存妇女平均要尝试7次才能够彻底离开施暴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家暴往往在暴力之后会伴有极致的亲密,有着痛苦的伤,却也有甜蜜的“药”,如此一来,给了受虐者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很多人在遭遇家暴时会选择忍耐,而忍耐则使得施虐者更加肆无忌惮的升级暴力行为,直到突破受害者所能承受的极限,再也无法忍耐。

当我们遭遇家庭暴力,可以试试以下做法:

1、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近几年,我国对家暴事件越来越重视,2016年3月1日,施行了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如果妇女报警被家暴,警察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并依规处理,而不是以往的“清官难断家务事”。


2、保持社交

家庭暴力中,施虐者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孤立受害者,使她远离朋友、家人和同事,让她失去求助源。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正常社交被限制,家庭之外的支持越来越少时,要提起警惕,告诉对方你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趁着你的思想还独立,为自己争取一份自由。

3、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只有经济独立,才有离开的勇气。

那些被家暴多年却无法离开的,大部分都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妇女。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生存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离开意味着无法生存的时候,她们会选择继续忍受痛苦。


4、坚决离开

当你遭遇家暴,不要寄希望于他的改变,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意外,他以后不会再伤害你。

在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林苗的离婚声明中写到,刘洲成在两年内对妻子林苗实施6次严重的家暴行为,致其15年、16年两次流产,让人触目惊心!

两人曾在2016年2月离婚,之后刘洲成向妻子道歉并保证悔过,在他的挽留和道歉下,2016年4月两人又复婚了。

可伴随着复婚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美好幸福的日子,而是再一次的家暴,这次不仅是妻子,连孩子也差点成为了被家暴的对象。

5、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家暴受害者遭受身体的创伤后,也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创伤

有人会对异性产生恐惧,也有人会对婚姻产生恐惧,还有人会继续迷恋施暴者,即使知道这个人伤害过她,但依旧无法停止爱他,甚至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

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你进行梳理与疏导。


“有几个男人不打老婆的,这不很正常吗。”

“他是个好丈夫,也是个好父亲,就是脾气有时候有点暴。”

“他虽然打了我,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

“他只是一时失控,并不是有意要打我的。”

“他都认过错了,这次就原谅他吧。”

......

很多施虐者甚至都不需要自己找借口,对方就已经在心里为对方找好了台阶。

但对恶人的宽容、忍让和逃避不能换来良心发现,只会一再地滋养出更多的恶。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有人说,每一个家暴的男人,都有两只随时准备向你抡过来的拳头和两条随时准备向你下跪的腿。

一次次的心软,换来的也许会是永久性的伤害,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人耗得起。

对于这种惹不起的男人,一定要躲得起。特别是,如果你感觉自己有被丈夫或男友杀害的威胁,一定要尽快离开他,想办法让他找不到你,或者根本无法接近你。

发生家庭暴力时,受害者可录音录像,及时报警,保留好报警回执、配合公安机关制作相关的调查笔录或调解笔录,并及时拍摄被施暴后的伤情照片,保留好医院出具的就诊证明和鉴定部门出具的伤情鉴定意见。

对于事后悔过的施暴者,可要求其出具书面悔过书或道歉信。

遇到家暴,一定要收集关键证据,这样才能在接下来报警和法律途径中获取最大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