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很喜欢你,但是少了非要在一起的执着

高二那年,学校进行文理分科,小婧和小浩分到同一个班级,是学校的中班层次。小婧一直是一个很努力,向上的女孩,给自己立了目标,高二努力学习,高三分班的时候可以以高分考到尖子班,接触更优秀的同学,相互学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高二的第一次期中大考,小婧考了第二,小浩考了第一,小浩加了小婧的QQ,下课放学都会在手机中聊天,逐渐地,小浩与小婧成为班上的尖子生,两人也是很聊得来的同学,志同道合,相互约定高三要考上尖子班。

一年时光,光阴似箭,到了高三,小婧与小浩没有分到同一个尖子班,但是并没有减少联系,他们常常在QQ中聊天,因为是中班升入尖子班的,基础知识不比尖子班的同学扎实,小婧从中班的尖子生去到了尖子班后成了倒数,人才济济,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小婧总有一种挫败和失落感,和小浩聊天的时候,小浩也有此种感受,说小婧是他的知己,两人自感“同命相连”。

时间过得很快,高考到了,几个星期后,成绩出了,小婧考入本省所在的一所不错的学校,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得知小浩也在这所学校,还是同一个系的。到了陌生的城市,刚开始两个同乡人话题会很多,无论是从学习上,大学生活上,无所不说,在开学需要抢课的时候,小婧都会接受小浩的请求帮忙抢课,夜深熄灯了,手机是晚上的最佳伙伴,不是小浩找小婧聊天就是小婧找小浩聊天,以晚安结束。小婧逐渐依赖起这位认识了许久的知心同学。

有一次,小浩在微信上约小婧吃饭,说是来到大学没有和小婧面对面聊过,小婧觉得又意外又惊喜,担心会很尴尬,但还是答应下来。到了约定的时间地点,两人在安静的餐厅里相对而坐,小婧是个文静内敛的女生,没有和家人以为的男生共桌吃饭,全程没怎么动口吃饭,不知不觉,小浩和小婧从高中同学聊到大学老师讲课,从曾经的高中学习生涯到现在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无话不说。晚饭过后,两人便回学校了。小浩觉得小婧没怎么动筷,以为是饭菜味道不好,约定假期回到家乡后再约。

一个月后,小婧在旅行的过程中想起小浩,觉得别人请你吃饭了应该回个礼给人家,便买了一个小小的挂饰礼物送给了小浩。大二,小浩当上了学生会一个部门部长,希望小婧也留任。思来想去,权衡学习与生活,学生会工作,小婧选择不再留任,但是小婧在心里对小浩已经不是简单的友谊,害怕他当了部长,会接触到更多的女同学,心思早已萌动。

一天夜里,小婧鼓起勇气,决定在微信上和小浩告白心迹,小浩很吃惊,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便劝小婧早点休息。小婧此时心里已有数,非常失落,果不其然,第二天小浩对小婧说自己对她只是同学的友谊,没有其他的念想,并不是小婧不够优秀,而是我们还可以是好朋友。小婧此时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无地自容。为了挽回面子,小婧说昨晚只是自己晚上思绪万千,胡说八道,小浩便亦打趣委屈的口吻说你不喜欢我了吗,发了很多伤心难过的表情包。

小婧失落了一段时间,后悔自己这么冒失,没有矜持,甚至觉得羞耻。但是逐渐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小浩,自己和他无话不说,可能是因为认识许久,而且在陌生的城市里老同学会带给自己亲切和依赖感;可能是到了大学,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谈恋爱了,小婧很羡慕,也想有一个亲密的人陪伴自己,和自己分享开心与难过;也可能是一个男女之间相互吸引,从同学到知已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交流,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即使小浩他日需要请小婧帮忙,小婧也会给予援手。我还是很喜欢你,但是少了非要在一起的执着。

正如一段话所言;我做事凭一个缘字,缘起于我我便尽力而为,缘尽于我我也安然如泰,我自问待人无愧,哪怕萍水相逢,也箴心自奉,但却发觉太过于执着于缘字,往常受之所牵,心中以为但凡有缘之人,皆愿对其掏心掏肺,殊不知阴阳无度,有缘非有意,有意非有缘,时常伤脑失神,终该所知,纵使有缘,也应当点到为止,此言应谨记于心,时感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