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州中心410公里有座“云中古村”,常常若隐若现,游客不多

时下,古村游是很多游客喜欢的旅游线路,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的古村非常多,曾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广东有没有古村呢?答案是有的,尤其是客都梅州市。

梅州有座桥溪村,距离广州市中心大约410公里,距离梅州市中心大约38公里,具体位置是梅县区雁洋镇的阴那山脚下。

由于地处山谷,且周围植被茂盛,古村经常烟雾缭绕,时隐时现。晴天的时候,繁花映衬,像世外桃源,起雾的时候像悬于半空的“蓬莱仙境”。

桥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保留创村之始的格局,现存建筑大多数始建于清代到民初,村里光列入保护的建筑和遗址就多达十六处。

桥溪村初时为多姓共居村,后来徐、赖、杜三姓陆续搬离,留下陈姓和朱姓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承客家文明。

关于桥溪村的朱氏人家,流传着一段故事。

古代律法甚严,要员犯了大事会有株连九族之险,历史上无幸陪葬者甚多,也有心存不甘者举家外逃,虽有半路被捉回或就地正法者,但在交通和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逃至深山里的幸存者还是不少,桥溪村朱姓先祖就是逃避九族被诛之难的幸存者,他们最先躲在梅州的五指峰深山里,后来辗转梅州东洲坝、长教村等地,最后落户桥溪村。

桥溪村先祖为何会选择在深山老林里建造村寨呢?这和客家人躲避灾祸、战乱,求一方安宁、稳定有关。桥溪村四面环山,五指峰起伏连绵、林木茂盛,易守难攻,在这个曾经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能够保障一定程度的安全,心理上相对踏实。

客家先人大多数为士大夫阶层,向来崇尚文学考仕,历史上贤才辈出,近代还涌现出很多商海名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的继善楼就是印尼华侨朱琪源兄弟创建的,这座花了十二年时间才建成的深山大宅共有70间房间,被称为“客家的小故宫”。继善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格局符合中国人的风水理念和传统建筑美学,在对流、通风、雕刻等方面也非常讲究。

继善楼一楼上厅的“友恭堂”牌匾是清末进士恽毓鼎所写,意指朱氏兄弟五人互爱互敬。客家人这种团结理念古来有之,它几乎渗入每一个客家人的血液里,是客家人纵横四海,开创一番事业的基础。

从外观上看,继善楼有点像潮汕传统民居,不过里面的构造是客家式的,专业的叫法是“列杠式客家围屋”,由五个大门联结七排横屋,总体为砖木结构,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当时最好的,它们分别采购自国内和海外各地。

时日匆匆,和桥溪村有关的一切都演绎出传奇,独留下斑驳的老墙、雄伟的门楼、独特的建筑格局成为深山里一道独特风景线。

如今的桥溪村,在旅游团进村之前,比以前更加安静,如果不是发展旅游业,一年到头都很少有外地人踏足于此。

看繁花随风媚笑,看云雾在村前、村后弥漫,心中感叹-我这是在画里吗?

旅游攻略:自驾车、打车请定位“桥溪古韵景区”或“桥溪村”,跟随导航提示行驶。梅州17路公交车有经过桥溪古韵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