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老太太这5件事,让明兰受益一生,值得每个妈妈借鉴

《知否》中,无论是原著,还是改编后的电视剧,明兰都是个不幸的孩子。

尤其在原著中。她年幼丧母,父亲不爱,嫡母不怜。

内无可撑腰的兄弟姊妹,外无可伸冤的亲戚朋友。

她能活下来,并最终得到幸福与圆满,与其祖母盛老太太,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在《知否》第一册故事中,盛老太太通过5件事,让明兰受益一生。


一、养明兰


盛府里,嫡子庶女不算多,也不算少。

收养明兰,说起来,看似阴差阳错,其实也是有迹可循。

属于盛老太太一举多得思虑之后的结果。


当时,盛紘仍未意识到妻妾相争,对家宅乃至子女的影响。

盛老太太冷眼旁观,看得一清二楚。

但她从不主动插手盛紘的房中事,更不轻易处理盛紘的妻妾关系。


但不插手不处理,不代表不关心。

眼看着林氏,已经嚣张到草菅人命的地步了。

盛老太太忧思不已,却并不发作。


虽然书中介绍,盛老太太收养孩子,并非出自己愿,而属太医之建议。

但细想来,也不排除盛老太太借太医之口,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这种自然而然却又不漏痕迹的手法,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这种做法,既免除自己插手盛宅庶务的嫌疑,又成全盛紘想做孝子的愿望。

更免府里各方势力的口舌,还能借教养孩子为突破口,开始不动声色地,收拾起盛府的风气来。


而挑选明兰作为身边收养的孩子,盛老太太也是费了一番思量的。

明兰是府里唯一一个身后没有势力依靠,人前无人怜惜维护的孩子,又生性纯良。

是最适合养在盛老太太屋里的孩子。


说起来,盛老太太选明兰,更是二人之间的彼此成全。

明兰成全盛老太太不动声色间整顿盛府风气,而盛老太太成全了明兰于盛府中平顺安然成长。


二、请嬷嬷


原著里面,盛老太太请孔嬷嬷来家里教规矩,名头是为着华兰。

华兰彼时许的京城忠勤伯府,属于侯爵之家。

对于当时五品官眷出身的华兰来说,算是高攀。


为了华兰将来不因行止,而被婆家来往的高门大户的人嘲笑,盛老太太这才请来了宫中出身的教养嬷嬷孔嬷嬷。

这也是盛老太太的高明之处。


请嬷嬷这件事,细想来,远不止教习规矩这么简单。

这个行为背后,既收服当时和自己有嫌隙的儿媳王氏,又为即将出嫁的华兰增添了身价。

同时,也让余下墨兰、如兰、明兰受惠。


当然,更重要的是,借孔嬷嬷之手口,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整顿起盛府的风气来。

直如林氏所说那样:

“……孔嬷嬷把老太太想说不便说的,想做做不好的,一股脑都了了,既不得罪儿子媳妇,又能全了心愿,真是一举多得……”


而隐藏在这件事底下的,是让明兰在学习教养规矩的同时,更深刻明白了,什么叫做“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百损。”

无论是盛老太太请孔嬷嬷这件事本身,还是其背后的深意,都叫明兰受益深远。


后来,明兰怀孕,常嬷嬷出面辱骂故意给明兰找事、让她站规矩的小秦氏与康王氏,明兰并未阻拦,倒是和盛老太太请孔嬷嬷的手法,如出一辙。


而明兰跟着孔嬷嬷所学到这些行止规矩,也让她在嫁给顾廷烨,成为侯府夫人,乃至一品诰命夫人时,无论是于豪门贵族的女眷面前,还是在皇亲国戚的贵人跟前,她都未曾因行止规矩,而遭人小瞧过。


可见,盛老太太请孔嬷嬷这件事,虽说不是打着惠及明兰的由头,却最终是明兰受益最大。

这种不漏痕迹,却又暗藏深意,且惠及多人的做法,同样影响着明兰的一生。

也对明兰后来嫁入侯府,在处理蓉姐儿,以及红绡、秋娘的问题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上私塾


如果说,盛老太太收养明兰,是给明兰一条活路;

请孔嬷嬷来教养家里的女孩子们,是给教会明兰守规矩;

这两者,一个是明确为明兰而来;一个是间接让明兰受贿。

那么,让明兰上庄先生私塾这件事,就更显现出盛老太太于暗处整顿盛府的成效。

因为,让家里未出嫁的三个女孩子,学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是盛紘从盛老太太那里学来的实惠。


他认为“好的师资力量就不要浪费”,且意识到“为人处世,明理是第一要紧的,多懂些道理也是好的”。

虽然盛紘只跟盛老太太学到了些皮毛,但这对于盛家三个兰,尤其是明兰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


明兰跟着庄先生所学的这些知识,也开阔了她辨时势、论时局的眼界。

让她的思维和眼光,不再局限于家宅内院,还涉及到朝堂和时政。

这份认时局、断时事的本事,让她得以在后来二回宥阳老家,遭遇兵乱之时,能冷静犀利地,指导长梧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但保住身为武官的长梧的身家性命和官位,还让他得以晋升。


后来,在她嫁给顾廷烨后,与身为当朝皇上和太子宠臣的丈夫,也能就朝堂时局,给出分析,提出看法,这对于顾廷烨来说,也是一份助力。

因着顾廷烨这样特殊的身份,明兰嫁给顾廷烨后,许多看似国事的事务,也对她夫妻二人的小家,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也有些看似家庭庶务的事情,也和朝堂时局挂上了钩。


而明兰幼时于私塾中,同庄先生所学的知识,总是能在这种时刻,派上用场。

这不但让明兰成为顾廷烨的解语花,也在很多时候,成为皇亲国戚处理一些高官女眷问题时的智囊团。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盛老太太于她幼年时,滴水不漏却又不漏痕迹地安排。


四、理庶务


盛老太太对明兰的教育,并不单单停留在上面所说的这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整理庶务。


在王氏撺掇着将明兰从寿安堂迁出来,分院单住时,盛老太太虽然有百般不舍,纵然有千般手段,能轻易推掉王氏的请求。但盛老太太并没有那么做。

而是一口答应王氏的请求,并夸赞王氏想得周到。


在一番矜持,替明兰铺好排场后,才叫明兰从自己屋里搬出去单住。

此次,她虽然对明兰有百般不放心和担忧,但一如既往,并不轻易插手明兰的院中事。


哪怕看着明兰小小的暮仓斋,因王氏和林氏分别安插的人手眼线,而被搅和地沸反盈天,甚至欺负到明兰头上来时,盛老太太也只是冷眼旁观着。

既不提点明兰该如何处理,又不从旁敲打王氏或林氏。


直到明兰自己设计,借王氏之手,恶心林姨娘,又整治清理好暮仓斋后,才推心置腹地给明兰讲整理内宅的关窍。

她安抚因第一次算计人心,利用心计来打理内宅,处理庶务的明兰,教她端正观念。

内宅之事,

“……算计人没有什么好过意不去的,单反你没有特意去害人就是了……”


这对明兰后来嫁入侯府,在与伪善的婆婆小秦氏对抗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兰在对付丧心病狂的小秦氏时,也用了不少心机手段。

包括利用廷灿的婚事,逼迫小秦氏出面处理四叔五叔搬离侯府之事;

利用邵氏,对付凶神恶煞的婆婆的挑衅。


当然,盛老太太教明兰处理庶务的,出了心计之外,还有手段。

盛老太太一早就让明兰帮着打理一些内宅庶务。

比如整顿风气、辖制下人。


明兰的这些手段,在长梧和康允儿结婚时,于宥阳老家,在品兰面前,有所显现。

她教品兰如何对付那些故意拿乔,暗中给管事主子下跘子的奴仆。

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后来,又在嫁给顾廷烨后,整顿黑山庄,尤其是处理皇庄古岩庄事务时,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


这些处理庶务,从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中,抽丝剥茧,找出快速有效办法的能力,和盛老太太从小着意培养,有直接关系。


五、见世面


在上述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盛老太太还不忘借机带明兰去见见世面。


她带明兰回宥阳老家,一路上除了让她看山看水看风景,听人听事听风土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她见识这世间的苍凉与繁华。


她让明兰亲自见证淑兰,一个低嫁女,委曲求全维持婚姻失败后,与夫家恩断义绝的和离现场。让明兰懂得,婚姻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便如壮士断腕般惨痛,也要学会及时抽身而出。


又让明兰亲眼看着盛维如何对待尖酸刻薄、处处占人便宜的亲戚。教会明兰“待己以严,待人以宽”的为人处世方式。


又通过盛纭对待品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添堵,教明兰从不同身份和角度,来定行事方式,和如何转换身份。


这一次的宥阳之行,不但开阔了明兰的心胸眼界,更让她明白了许多人情世故。

尤其是在对待婚姻、转换身份和角色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让她明白,婚姻不是靠一个人的委曲求全。

嫁了人和没嫁人时,待人接物之间的分寸等等。


凡此种种,让明兰经世事,懂人情,知分寸。

让明兰在以后,面对各种问题时,总能跳出固有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和处理。


这对她后来面对婚姻中的小妾、非婚生女,乃至妯娌婆媳小姑等等一大家子人,利益纠缠,荣辱相交的局面中,得以维持平衡,保持幸福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可以说,盛老太太不单单是明兰的再生父母,更是明兰的良师益友。

在明兰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起着深远而厚重的影响。

不但让明兰受益一生,更惠及明兰父母辈、明兰辈、明兰子女辈三代人。


综上,我们也能看出,盛老太太是一个既有眼界,又有胸怀,还有心计,更有手段的女人。

她在明兰的成长中,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而我们也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即母亲的眼界、胸怀、心计和手段,影响着儿女的一生。


这当然和盛老太太的出身、经历、性格与理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盛老太太的出身,是我们无法选择或复制的;

她于婚姻中的惨痛经历,也是我们不想遭遇和重复的;

而她的外冷内热的性格,符合其个人经历与生存环境,也并不适合所有人借鉴。

但她养儿育女的教育理念,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女性,认真研究,和深入学习的。


作为一个女人,生孩子不是难事;

作为妈妈,养孩子当属本分;

但作为母亲,教儿女学会获得幸福的本事,却并不容易。


它除了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眼界格局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无论被生活怎样蹂躏着,被现实狠狠打击过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和追求幸福的心。

而这种热爱和追求,渗透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教规矩时的狠心,有学知识时的用心,还有理庶务时的耐心,以及看世间的热心。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教会儿女,如何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以上,与所有女性朋友,共勉之。


End

剧里窥人生,书中看生活。若夕在深圳,陪你看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