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知道答案之人类三部曲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年龄多大,都能像孩子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 为什么有的人沧海沉浮,却总能有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广为人知,他还为我们列出了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者"所具备的14个人格特征。其中之一,是拥有"清新隽永的鉴赏力"。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像是没有"审美疲劳",能以敬畏、惊奇和愉悦的心情体验并鉴赏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并频频产生"高峰体验"。 现在,我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在追逐诗和远方的路上,你需要有一颗清新隽永的鉴赏力。这样才能: 当在老佛爷商场买买买之后,站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画像前,除了发朋友圈,还能感受遥远的扑面而来的文艺复兴气息。 当登高远眺,连接千年之前,那个意气奋发的诗人,体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境。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怅然而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简解系列回答三个问题: 一、作者为什么写这么书? 二、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三、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能力短板中的哪项技能? 摘出一些思想的闪光点,让你一分钟就能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轮廓,决定是否听是否看。就像机场大厅里的问讯处,也像医院大厅的导医台。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历史学家,他试图重新解释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采用"简史"这个写作体例,也是这个原因。"简史"体例重内在逻辑脉络的梳理。

与学校里教授的经典历史学不同,阅读本书可以体验到被颠覆的快感,好像是你在扇中学出题的历史老师的耳光。

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试图诠释人类凭什么走到了现在,坐上了万物灵长的位置。作者通过上下百万年,从人类之初到现在,打通历史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壁垒,试图解决哲学终极问题:人类从何而来?人类在干什么?人类要到哪里去?

二、三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了一个世界观问题,有利于跳出固有思维重新审视历史。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对于固有思维模式的人,有着启迪作用,对社会、对历史还是那种目前中学课堂上的内容是一次颠覆。

有意思的观点:

1、人类发展依靠的想象虚拟之物的能力。民族、国家、公司都是想象的共同体。

2、是小麦驯化了人类,还是人类驯化了小麦?

3、人类目前解决了饥荒、战争、瘟疫这三大困扰人类的痼疾,

4、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相结合。有些人可实现技术化的自我升级,摆脱生物学的限制,成为“神人”。社会遭遇再次分化,更加的不平等。大部分人将成为“无用的人”。

5、人类真的有自由意志吗?情绪只不过是身体里的各种“素”的合成与释放的副产品,大脑的活动也依赖于神经元的持续放电。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最好你听它的。

6、当今社会再次遭遇意义危机,以前的宗教故事、帝国秩序、自由主义故事都进行不下去了,人类再次面临意义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都是一家之言,一种未来历史走向的可能性假说。不可尽信,作为一种思维训练,还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