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故事:曲艺行业为什么老说戏比天大?有来头有讲究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郭德纲常在自己的相声,又或是日常访谈中,讲到一句话。

叫做:干我们这行的,戏比天大。

这句话不仅是在德云社中有所体现,在整个曲艺行业都是以此为“行规”。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德云故事,就是人们为什么老说戏比天大,这是真的吗?


在《圆桌派》中,有一期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王蒙看过一本长篇小说,是陕西的一个秦腔剧团人员写的,叫做《主角》。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就是“唱戏之苦”


在秦腔里头,有很多杂技的部分,比如“喷火”。

但是表演喷火,其实对演员的肺部伤害是非常大的,包括它的材料,和产生的气体等等。

表演喷火的主角,每次一演完喷火,准得回去先吐,把自己的肚里一遭吐个干净,再回去继续演。


这里他提到一个表演喷火的一个角儿,在表演完之后,吐完不能动了。

但是台下观众们太热情了,鼓掌叫好声音之大,迟迟不绝。

这个时候,演员是需要出来谢幕的,但是这位角儿已经不能动了,团长发话说抬出去,抬着也得上!


于是后台几个人把他放在轮椅上,抬出去谢幕。

但是在谢幕的时候,他的眼睛闭上了,死了。但是这个行业的死规矩在这,“哪怕死,死也要死在台上。”


而早在之前,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更是时常自言“戏比天大”。

不仅让梨园之声永世存,也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直到现在,北京航空博物馆中,还有她老人家当年捐赠的“香玉剧社号”。



而如今的德云社,更是对艺术心存敬畏之心。

戏比天大是一种态度,也是曲艺的一种潜移默化,人人自知的规矩。规矩不能乱,行规更不能破。


这世间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只不过是千百锤炼后才换的那惊鸿一舞。

郭德纲一路坎坷走过来,也是淌过不少腥风血雨,倒不是说肉体上的打打杀杀,但是人性上面的钢枪剑雨其实最为难捱。


丢掉脸面,玻璃橱柜24小时里供人取乐逗闷。不就是为了多挣一分钱,多积攒一次机会,让自己的徒弟们能有顿饭吃。

自己还拿泡面作比喻,能享福,能受罪,不耽误这一辈子;刚才泡的是硬的,能吃硬,这会软了,也能吃软,这就叫人生哲理了。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德云社的众多子弟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戏比天大”。

岳云鹏国外演出,台后得知国内父亲离世,强忍着也要上台,并且还要把相声说好,包袱甩乐。

小辫张云雷手术未愈,即便钢针凸起,疼的只擦汗水,也要在台上坚持说完自己的场子。

杨九郎上台前一刻,知道父亲去世,哭的不行,临了上台前一刻抹了把眼泪,照演不误。

秦霄贤低血糖,九良发烧........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一路走来,有难堪有苦楚,但是花团锦簇终有来日,那一夜我也曾梦见了百万雄兵。

这样的德云社您认为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