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支付宝!自导自演支付宝账户“盗刷”案,被告赔偿支付宝1元

如果支付宝里的钱被盗刷,只要你买了账户安全险,就可以要求全额赔偿。这本是一项保护用户支付安全的措施,万万没想到,有人居然打起了它的主意。

日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支付宝提起的民事诉讼,杭州一名19岁的大学生李某谎称自己手机丢失,支付宝账户被盗刷,骗取了支付宝的3050元赔付。

这是杭州互联网法院首例虚构支付宝账户“盗刷”案,该院判决被告李某赔偿支付宝1元损失,及因维权支出的律师代理费10000元。

杭州互联网法院公众号

诚信,是人生必修课。为了骗取3050元而赔了10001元,这恐怕就是李某给自己的人生交的一笔学费吧。

手机丢了还刷脸登录?

“演技”太差被识破

怎么就想到“碰瓷”支付宝的呢?

据了解,今年5月16日,李某向支付宝反映,称其手机在登山游玩时丢失,导致支付宝账户内3050元资金被盗刷,要求支付宝进行赔偿。

因李某是账户安全险的被保险人,在其提交相应理赔材料之后,某财产保险公司于今年5月30日向李某进行全额赔付3050元。

支付宝账户安全险页面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在李某声称手机丢失近一个月后,他竟通过刷脸验证方式在相同IMEI码手机上登录了案涉支付宝账户。(IMEI是手机出厂时生产商所设置的独一无二的编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码”)。这一操作行为表明,李某在其“已丢失”的手机上重新登录了支付宝账户。

原来,手机丢失被盗刷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李某的“自导自演”。

这种数据异常触发了支付宝智能安防系统警报,提示李某存在虚假申报赔偿的情况,支付宝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认为情况属实,于是提起诉讼。

为了掩盖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话来自圆其说。

“我的手机并没丢,而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学拿走了,他用我的手机、账户、密码代我交纳就业安置费,我事先完全不知情。” 李某当庭狡辩说。

然而,这一解释漏洞百出。支付宝交易数据显示,所谓“盗刷”的3笔交易的收款人均为个人,也明显不符合学校交费的交易模式。

李某“贼喊捉贼”的套路终被识破。支付宝认为,上述情况足以认定李某所述手机丢失及账户资金被盗一事未真实发生。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使用虚假、欺诈手段向支付宝申报不真实的非授权支付损失赔偿,构成违约,依法判决被告李某赔偿支付宝1元损失赔偿,及因维权支出的律师代理费1万元,共计10001元。

司法为支付领域技术创新赋能

这一案件的出现,正是基于电子支付主流化的背景。

与传统的刷卡、网银支付相比,在线支付无须通过网银页面跳转、POS机上刷卡输密码等繁琐程序,用户只需输入对方支付账号,甚至直接刷脸支付即可向对方进行转账付款,给用户带来支付便利、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为此,支付宝表示,从较早前提出“你敢付,我敢赔”,到现在承诺“疑案先赔”,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强化对用户权利的保障,在促成交易的同时解决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普惠社会。

“李某的行为无疑对支付宝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行为不但会损害支付宝的经济利益,甚至会导致互联网世界的信任成本提高,最终受损的是诚实的用户和诚信的企业。”该案法官认为。

杭州互联网法院表示,该案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司法为信息技术创新赋能。

互联网公司开发智能风控系统,可以在海量数据中识别、判断骗赔行为,通过让“数据”说话的方式让“大海捞针”成为可能,令撒谎者无法抵赖,即便骗赔者百般狡辩,也可以凭借创新技术手段的自动预警、数据推理发现欺诈行为。

支付宝盗刷几率千万分之一

那究竟支付宝账户被盗刷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如果真的被盗刷,用户该如何解决?

从2005年起,支付宝便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用户保障体系,承诺如果账号被盗,会全额赔偿。

这一承诺的“靠山”是支付宝不断优化风控技术,确保账户安全,将盗刷概率降到最低。支付宝目前使用的智能实时风控系统Alpha Risk已升级为第五代,并引入AI、生物识别等技术,使支付宝的交易资损率低至千万分之一。

只要几率存在,还是有盗刷的可能性,一旦被盗了真能赔?

为解决这一疑虑,支付宝又推出了账户安全险,前述李某也正是尝试着钻安全险的空子。从今年8月起,支付宝账户安全险全面免费,最高保500万元。用户如遭遇手机丢失、密码泄露导致的被盗,在线报案并通过审核后,均可无限次全额赔付。

支付宝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前述民事诉讼仅要求赔偿损失1元,更多的是想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提醒投机者不要利用账户安全险“骗赔”,目前支付宝的风控技术已经较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