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竹竿巷美食——林家湾炖鱼


林家湾炖鱼的由来

俗话说:“有水就有鱼”。这是老百姓的经验之谈,意思是无论沟河坑塘,只要水质干净,水域流动,就一定有鱼虾生长在里面。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贯穿中国南北。大运河水质清澈,水体长年流动不息,自然少不了鱼虾生活在其中。而济宁作为运河上的一座重要城市,因河而兴,一度成为国内重要的核心商业城市。在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中,自然也少不了捕鱼吃鱼的“鱼文化”。

说起老济宁的“鱼文化”,就数位于济宁竹竿巷内的“林家湾炖鱼”最为著名。林家湾是从前竹竿巷附近的一个小胡同,因小胡同内几家饭馆炖鱼做得口味地道而得名。后来,因城市变迁,林家湾小胡同被拆除,林家湾炖鱼就搬到了竹竿巷。

林家湾炖鱼的工艺和口感

正宗的林家湾炖鱼是以鲹条鱼为原材料,清理干净后用多种调料腌渍数个小时,然后逐个挂面糊油炸。火候先急后缓,一直炸到肉酥刺焦,然后放入用葱姜、花椒、大茴、肉桂、料酒等调配后的汤料中炖煮。

成品的林家湾炖鱼,有鱼有汤,加入葱花、香菜末等调料,色香味俱全。因鱼骨已经酥软,所以可同鱼肉一起吞食而不必吐刺。食客吃鱼喝汤,另外搭配烧饼,或者锅贴,或者米饭,或者馒头,就是一顿非常丰盛可口的美餐。

现在的林家湾炖鱼

一百多年来,林家湾炖鱼作为竹竿巷内的一道名菜,一直代代相传,延续不断,到目前已发展到三家。至于哪家炖鱼店口味最地道正宗,众说纷纭,只有食客自己亲自品尝后才能作出结论。

由于从前炖鱼的原材料鲹条鱼早已经数量稀少,难以为继,所以多年来林家湾炖鱼的原材料已改为四指左右长度的小鲫鱼,济宁当地人称之为“小草鱼头”或“小草鱼板”。和鲹条鱼相比,小鲫鱼的刺多一些,但由于已经油炸至酥软,所以并无妨碍,食客食用时可连鱼头、鱼刺一起咀嚼后咽下。

林家湾炖鱼馆规模不大,陈设也很普通。和许多价格昂贵、难以高攀的山珍海味比起来,林家湾炖鱼是一种非常亲民的传统美食,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消费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