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被拒上公交车的背后,那些遥远的哭声你需要听得见

远方的哭声你应该听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有上了热搜的事情才会得到广泛的关注,事情才会得到解决。他们把这个叫做舆论的压力,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悲哀。

近日 ,一则交警扮盲人携带导盲犬上公交车被粗暴拒绝后下车,导盲犬伤心流泪的新闻上了热搜。事后,公交系统对司机做出了惩罚。

但在这则新闻下面,也有人在质疑这件事情是炒作。好在虽然有质疑的声音,更多的都在说如果是炒作,这样的炒作让人关注视障人士,关注导盲犬,炒作的也算是有意义。



对比王源抽烟上了热搜,我更愿意这样的事情上热搜。

我觉得这件事,更重要是给了我们一次科普的机会。

黄执中说艺术的价值在于让人听到遥远的哭声。这次事件的价值也在于让你我每一个普通人关注到视障人士,平日里,这算是你我心里遥远的哭声。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央视 2014年10月纪录片《非常职业》,记录了导盲犬从出生到和视障主人配型成功的全过程。

导盲犬一般来自导盲犬的学校出生,有优良血统的幼犬。这些犬种体型适中,便于牵引,性格温驯平和,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不会随便离开自己的主人。

一群经过祖上三代挑选下来的狗,从出生到两岁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通过70条严苛的标准考核,最终只有不到30%的狗能够达到标准,走上工作岗位。


幼犬出生后二个月便会到寄养家庭学习怎么与人类生活,包括定点大小便、到餐厅及搭乘交通工具时需安静趴在座位下等,并学习适应各种环境,特别是学会熟悉人的生活环境。直到一岁至一岁半左右,犬的性格已经稳定,接受、反应能力最佳,已经将对人类的情感和信任烙印在最初的记忆中,就会被接回到训练中心,由训练师接手开始导盲犬工作上的训练。

导盲犬训导师训练合格后,才会开始认领考核。从未接触过导盲犬的盲人要和导盲犬一起生活,经过四周的人狗配型训练,最终通过两次默契度考试,盲人才能领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导盲犬。d


训练导盲犬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多数的盲人生活困难,没什么经济实力,这就导致市场资本不会往这边倾斜,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的导盲犬训练也不太能得到商业的青睐。得不到主流意识的支持,导盲犬基地每年都是赔本,只能依靠社会捐助维持。

国际导盲犬普及的标准是拥有导盲犬的盲人占总盲人数量的1%以上才算是普及。在中国,有近一千七百多万的盲人,但导盲犬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这对我是一次知识扫盲,一次科普。我想,如果不是这次的事件,我也不会关注到这些。

克服内心的成见,他们需要你听到遥远的哭声

在现实生活中,盲道被占的报道比比皆是。携带导盲犬上公交车被赶下来的报道也时有发生。除了对于导盲犬的科普力度不够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人们难以越过自己内心的成见。视频中旁观者骂人才是最让人寒心的。

其实也可以理解人们心中的芥蒂,无非就是担心狗会咬人。近年来出门遛狗不牵狗绳导致狗咬到别人的新闻报道实在太多。我们的更愿意抱着十年怕井绳的态度来对待。

担心狗会咬人,所以不让狗上公交车。但其实在2012年8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视障人士携带导盲犬出入公众场所就开始有了法律保护。

稍微知道导盲犬训练过程的都知道它是不会随便咬人的。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但我们知道愚公移山的坚韧,有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定会更温暖一些。

当你背着行囊,漫步在武大的樱花树下的时候,他们看不见。

当你游走他乡,驻足于宏伟金字塔的时候,他们看不见。

当你足不出户,打开书本就能沉迷于浩瀚书海的时候,他们看不见。

和风普渡的四月,我想这篇文章他们也看不见,但你们能看见,你们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哪怕是你看到这篇后从此不停车占用盲道。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