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从校园暴力,探究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启示

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接受的教育或者父母的教导,或多或少总会影响我们以后的人生之路。

但样样有一类人,他们从小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饱受现实的摧残,生活的磨难,在跌跌撞撞中度过少年,走向成年。

我有这样一个朋友,他的经历让我感到震惊。

他父母都是农民,本身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他爸爸后来跟工友学上了打牌,从娱乐,慢慢不满足开始小范围赌博,钱几乎都输在了这上面。

而他也因为这件事,被同学嘲笑,经常被背后议论,让他烦恼不已。最后因为班上一个经常爱开玩笑的同学当着很多人的面讽刺他,他忍不可忍,用拖把杆把他打成重伤,在医院躺了2个多月,他也被学校停学,等候处理。

这是一场校园暴力,施暴者行为失当,但他其实也是受害者。相比对方身体受到的伤害,他心灵遭受的创伤更痛苦。

所以,从校园暴力的成因来看,跟原生家庭和从小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校园暴力到底有什么影响?今天跟大家聊一聊。

一、原生家庭两种问题,对孩子性格造成不利影响。

1、原生家庭的错误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被溺爱,形成心理扭曲和两面人格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原生家庭是指还没婚嫁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女。

当然里边包括扔在上学,还需要父母照顾的子女。

这类子女,仍处在身体和心理成熟的发育期,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健全自己的人格,获得有序健康成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是幸福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

影片中魏莱是校园凌霸者,但她也是因为母亲不明事理的袒护,和父亲长期的冷暴力,让她形成了双重人格和心理扭曲。

在父母面前表现是乖乖女,而回到学校,却变成被陈念和很多同学憎恨的校园凌霸者。

因过分袒护和溺爱,以及从小家境富裕,让她形成了恃宠若娇和错误的三观。面对警察郑易的家访调查,在她母亲袒护下,她用一种洋洋得意和炫耀的表情向他宣战,透漏着并不自知的心理不成熟。

所以,这样家庭氛围成长的孩子,会形成如魏莱这样的性格,最终魏莱被陈念失手杀害,最终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

2、原生家庭的不完整和缺失,导致孩子缺失爱,形成孤僻和冷漠性格。

在原生家庭中,也有不少父母存在感情问题,导致婚姻破裂,形成单亲家庭,从而由父母一方抚养孩子或孩子个人独立成长。

我同事的一个同学,父母很小的时候就把他抛弃,从小就是跟着家里的姑姑一起生活。前段时间见过一次,他沉默寡言,身上明显带有一种抗拒和不愿被接近的感觉。

从生长环境可以看出,因为缺少父母的爱,他内心有种落差感,从而形成内向和抵触情绪,让人无法接触他的内心世界。

而影片中的陈念和小北,一个缺少父爱,尽管母亲忙于生计,但仍然家庭困难。而小北,从小被父母抛弃,所以成了无人看管的小混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

所以,陈念内向,但勤奋学习,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获得重生。而小北则从小到大一直这样生活,打架斗殴进局子成了家常便饭。

他们的原生家庭的残缺,让他们形成了这样的性格。也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陈念成为魏莱嫉妒和羡慕的对象,成为被施暴者,造成她内心无法磨灭的创伤。

而小北接触陈念后,越来越清晰的了解到她跟自己一样的境遇,所以采用自认为正确的救赎方式,来背锅拯救她于水火。

最后,在警察郑易的帮助下,陈念完成了自己的自我救赎,来承担本该自己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小北也获得重生,获得减刑,提前出狱。

影片想通过这两个原生家庭残缺的例子,以家庭暴力为呈现方式,表达出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和现实的教育意义,引发观众深刻思考。

那么,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得到哪些现实教育意义呢,下边结合电影内容,给予二点建议。

二、两种方法,给予原生家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现实启示

1、“穷养儿,富养女”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更重要是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培养和教育。

那么,什么是“穷养儿,富养女”?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民间近年开始流传的“古训”。大多数父母认为,男生将来是要奋斗的,必须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女孩是要嫁人的,必须培养她鉴别事物的眼光,别将来被人的一块蛋糕就给哄走了。

大多数父母只是认为,物质层面的“穷养儿,富养女”才能让他们更好适应社会,不被诱惑。

而放到这个时代,这句古训应该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教育意义。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郭公社说过: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是流行说法,但不一定对。富养并不意味着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多的应是精神层面,比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有爱心,有同情心。很多家长对孩子富养,但是却保护过度,导致孩子不懂得与别人相处。

而孙云晓认为,男孩穷养更多在于多进行社会实践与运动,而非节衣缩食。

影片中的魏莱,家庭条件优越,但为何会成为校园施暴者,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的过分保护,导致她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没有同情心,造成最后这样的结果。

所以,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孩,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精神层面的成长,物质是基础,但不是唯一,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引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爱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在社会中可以立足。


2、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和爱,培养孩子健全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爱情的结晶,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是,不要把生孩子当成是对父母和留下一代的任务,如果没有做好给他们温暖家庭,养育和教育他们的准备,不要轻易让他们来到世界。

影片《何以为家》中的12岁男孩扎因,把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控诉他们对孩子教育和养育的缺失,令人痛心不已。

扎因没有过过一天幸福的生活,从小就要讨生活,缺少快乐和安定的生活,更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

《少年的你》中陈念和小北的家庭,也是残缺不堪,缺少完整的爱和教育环境,形成的性格也为后边的校园暴力和自我救赎形成了铺垫和警示意义。

所以,作为父母,应从小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和爱,让他们可以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可以健康快乐成长,避免造成性格缺陷,让孩子误入歧途,走向错误的道路。


三、总结

今天通过《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以家庭暴力为例,述了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和现实的教育意义。首先,我们阐述了何为原生家庭以及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和性格的影响,最后,我们结合电影内容和例子,给出原生家庭父母两点如何培养孩子的建议。

1、“穷养儿,富养女”不是单纯的物质层面,更重要是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培养和教育。

2、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和爱,培养孩子健全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校园暴力,通过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演技,将此类问题的危害呈现,发人深省。

对于此类现象,社会应该予以更多关注,同时,作为原生家庭的父母应该引以为戒,学会合理教育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精神层面的关爱,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更多无辜的孩子受到伤害,父母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社会才能更加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