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八景”之一:甘罗古柏


树种:侧柏

树龄:约700年

地址:鄢陵县柏梁镇甘罗村


在鄢陵县柏梁镇甘罗村,不仅流传着智慧少年甘罗的传说,还有一棵几百年的古柏。古柏见证着沧海桑田,留存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记忆。4月16日,记者驱车来到甘罗村寻访这棵古柏,聆听甘罗的传说。

古柏是“鄢陵八景”之一

当日,沿着春意盎然的花都大道,走过几条小路,记者来到位于甘罗村东的甘罗庙,古柏就位于庙内。进入甘罗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廊,长廊中间有甘罗的塑像,古柏位于长廊西侧。古柏被一圈儿铁链围住,南侧立着写有“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甘罗古柏”等字样的水泥碑。

这棵古柏让人为之一颤,经过多少岁月的洗礼才能长得这般伟岸?古柏枝干茂盛,状如伞盖,树干上纵横交错的纹路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茂盛的枝干从主干上分出5根,盘旋着生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树与大地融为一体,树根深深扎于地下,呈现一派生机。

这时,一行人围着古柏走走转转。记者细问后得知,他们是鄢陵县文化管理所的。“这棵古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个月来看一次。”该所副所长苏志伟说,他们来看看古柏的保护情况和生长情况。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棵古柏依然是老样子。”苏志伟说,这棵古柏属于侧柏,传说栽植于汉代,树龄有2100年,被村民称为汉柏。但古柏上挂的牌子显示,树龄约为700年。据测算,这棵古柏高约17米,胸围4.05米,冠幅17米,有三抱粗。甘罗古柏是鄢陵一大景观,明代以后被定为“鄢陵八景”之一,被誉为“甘罗嘉树”。

相传甘罗村因甘罗埋于此而得名

说起甘罗古柏,就不得不说甘罗村和甘罗的渊源。据明《嘉靖鄢陵志》记载,甘罗村原名张湾村,位于古蔡河湾。据传,因甘罗灵柩从古蔡河上游冲至此搁浅,被人捞出,安葬于堤上,修建墓冢(甘罗庙后方现有一圆形土包,土包前面立有墓碑,上书“秦朝上卿甘罗之墓”等字),建造甘罗祠、甘罗庙,故以人名为村名。

据记载,战国时期,12岁的甘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合纵连横之术。他说服赵王,使秦国不出一卒而得十一城,得到秦王重用,被封为上卿。由于宰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因此,民间演绎出甘罗12岁任宰相的说法。甘罗拜相这年,秦国大灾,心忧百姓的甘罗力谏秦王放赈粮以收民心,施仁政而惠天下,终使黎民脱离苦海,朝野一片赞扬。

据记载,甘罗是下蔡(今安徽颍上)人,在秦国做官,为什么埋在了鄢陵?苏志伟说,相传甘罗的爷爷甘茂得罪了宣太后族亲向寿及大臣公孙奭后出逃秦国、齐国,最后死于魏国,埋在鄢陵。甘罗死后,他的父亲把甘罗的灵柩运回鄢陵和甘罗的爷爷葬在了一起。

相传,甘罗12岁时忽然死去。有的说他得急病而死,有的说他被秦王所杀。不管是书上记载还是村民口传,关于甘罗的传说遗存丰富,影响广泛。2008年,“甘罗传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柏是甘罗村的宝藏

当日,不时有人来看古柏。37岁的村民张政伟说,他儿时经常来此玩。“树干有5根分枝,中枝挺拔,其他4根盘曲而生。老人说这象征着五谷丰登,也叫‘五股穿心’。”

“我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中枝和侧枝之间犹如一块狭窄的平地,可以围绕着中枝行走。顺着中枝往上爬,可以看到鄢陵县城里的乾明寺塔。”张政伟说,后来,古柏被保护起来,可以参观,但不能随意攀爬。

85岁的村民马爱华是甘罗庙的管理者之一。她说,甘罗古柏是甘罗村的宝藏。近千年来,甘罗古柏枝繁叶茂、挺拔苍翠,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你看古柏的根部,9条大树根扎到地下,叫‘九龙盘根’。”马爱华说,树干上长着许多像鸟兽一样的突起。“你看,树南侧中间部位有3只狮子状的树疙瘩,看起来威猛凶悍。”

都说古树富有灵性,人们对待这棵古树心存敬畏和寄托,树杈上挂满了红布条。每到重要的节日,附近的百姓都来这里祈福,希望古树保佑大家心想事成、一生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