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相守二十年 亲朋旧友如初见

——写在手机号使用20周年之际

日前,微信上有一个“陌生人”加了进来,一沟通,原来是一位20年前的同事!已经20年没联系了,居然能找到我,那是通过我的电话号码!应当是因由交友软件的潜在好友提示,这得有两个条件,她的手机里一直还存有我的号码,我的号码也一直未曾改变!

“陌生”的老同事

想想我这个号码真的有20年了,一直未曾改变!进入移动网站上查了下,果真,1999年11月9日11:26:33入网的!

入网已经二十年

回想这20年的相守,自然有我的主观因素,其中也包含我深深的情怀。勾起我这么多年来的历程,决定撰文一书(舒)为快!也由于我有维修手机的经历,对于手机的使用也有着一些感受,籍此跟大家做些交流。

温馨提示:本文初稿有6000多字,本来想着一次性给大家一读为快,但将耗费30多分钟的阅读时间,可能是会太耽误大家的时间了。现在调整方式,把这篇文章拆散了,分出几个独立、又连贯的章节,分时段给大家见面。交流一些通讯设备的演变史,探讨一些手机使用技巧,比如一些已经消失了的通讯方式和设备、“手机通讯录”的完美建立、接打电话的礼仪、人们联络沟通方式的改进、如何减少骚扰电话……

纪念手机卡号20周年之一

多年情怀相守 磊落做人不忘旧友

人海茫茫,你来我往,特别是漂泊在外的人,能交往超过十几、二十年的人又有几个?邻居、同事、生意伙伴,能保持几十年不变的,应当都很少。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亲戚关系的,又没有业务合作的,那是一波又一波,你去我来,换了又换。也是因为改职业、换单位、迁他地,生活方式的改变、兴趣爱好的变化,甚至是有钱了、落没了,或者相互有点茅盾、有利益冲突,有些人慢慢就淡了,慢慢就失去了联系,慢慢也就在自己的圈子上消失了,几年想不起来。偶尔想起,想在一起叙个旧,还能轻松找到吗?

其实大家换过几个号码是正常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瞬息万变,这也是工作、生活的客观需要。更换号码,都会通知到大家,让大家把号码都重新更新。而有些频繁更换就不太好了,本来你让别人更换号码就是一件麻烦事情,老是麻烦别人也不行。

而有些是为了清理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开启一个新号,想着一切能从头开始;有些则是为了躲避一些人,不想见的人、缠着你的人,欠外债,欠情债,甚至有仇人、纠纷……

其实我也不是都讨所有人喜欢的人,但我不会排斥任何人。遇上麻烦事情,希望能速速了结,尽可能圆满解决掉,不留尾巴。我不怕见任何人,也不担心任何人会找自己麻烦,更不因故不敢去什么地方。

在我的电话本里,虽然有2925个联系人,也真找不出几个20年以上的朋友号码。我的手机号码不变,而手机却是换了一部又一部,一部手机能用上3年以上的已经很少了,特别是一换手机,那些成百上千的号码转移到新手机还真是难事,当年也曾用纸笔抄写下来,再一一输入新手机。这还得是旧手机是无疾而终,如果遇上意外丢失、损坏,那些号码就真的难以找到。

现在更换一个手机号已经越来越难了,不仅难以让全部人都能更换你的号码,原来留在各种生活、工作相关的机构里都难以让他们重新登记你的新号,如银行等金融机构、车管所、水电费通知……。现在各种网络账号多数都以手机号命名注册、捆绑,如微信、支付宝、淘宝、游戏账号……,想要更换号码,需要解绑的手续繁琐。

其实,正因为现在大家频繁的更换手机号,而手机号也是一种资源,你不用,不等于它就废了,在运营商那里沉睡一定的时间,就又会被重新入市,再次拿出来销售给其他人。而有些号码的原来使用者,不定会捆绑了些什么账户,“被”留在了些什么营销机构,这样这个号码就有可能你在某些账户上无法使用,也有可能不断有推销等骚扰电话。更有听说,刚买的新号还有被追债的!

纪念手机卡号20周年之二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收到请回答

90年代普通百姓的过渡通讯——BP机

从古代的烽火台、骑马、信鸽,到现代的手摇电话、电报,再到当代的模拟手机大哥大、传呼机、GSM数字电话,电信还出过几年的“小灵通”,演变到这个月(2019年11月1日)正式商用的5G网络,世界上的通讯方式已经跨过了一代又一代。

做为70年代的人,我也同样经历了手摇电话、电报。这是我90年代初使用过的电报。1998年,有了一台属于我个人的通讯工具——BP机。

如图这些传呼机都是我当年做手机维修时留下来做纪念的。

90年代的电报收据

当年的传呼机入网收据

收藏的传呼机

中国的传呼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鼎盛于90年代,也叫BB机、CALL机。

当年要通过BP机找我,先是找一个座机,最多的是使用公用电话亭给传呼公司打总机号,通过传呼小姐接听你的电话:“你好,这里是新长江传呼台”,“请呼XXXXXX,姓陆”传呼小姐会问你是回复你本机吗,你回答“是”,她就把你的座机号通过数字形式发到我的传呼机上,我的腰间就会“BBB”“BBB”响起来,我一看对方的电话号码,赶紧找一个座机打过去。如果我在远郊,有时根本收不到信息,有时收到信息也找不到电话回复,那你就等着花儿谢上一回了。不好意思,当年就这条件,还已经是最好的通讯条件了。当年等过我花儿谢了的朋友,在这20年后,再次说声“对不起!”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留言,你接通传呼小姐姐后,将要对我说的话告诉她,她再把你留言的关键词编成数字发给我,我收到数字后,拿出传呼公司给的代码本来对照,就知道你的意思啦。比如“999”请回复、“200”有事速回、“584”我发誓、“976869”节日快乐、“520”我爱你,不记得当年有没有哪个小妹妹发过“520”给我哦?有也是被我错过了,哈哈。

你给有想起这种方式像不像抗战时期为了保护密码本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场面?还是会想起眼下的网络语言?

后来,BP机改进成了中文,就可以通过总台给对方简短留言,对方可以大致了解意思,就更方便啦。

记得当年最大的传呼台应当是电信126(自动127中文128),另外,联通、华山、中北、瑞华等等。

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联络方式,繁琐、笨拙,但它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948年,第一台“BellBoy”机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了,而真正应用却是1968年的日本,中国国内是1983年。中国的联通传呼台业务,苦苦坚持到了2007年落下帷幕。说来也许让大家难以置信,世界上的寻呼业务是上个月(2019年10月1日)才在日本正式关闭的。我也想不通,在这么发达的通讯时代,还会有些什么样的人会使用着它???

传呼机,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了更为便捷的方式,我们无需对它眷恋,该舍弃,就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