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因为我说的6个字,跳楼自杀了。

36岁了,他还是个孩子?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令人咂舌。


3月16日,在广西柳州,一辆私家车撞到面包车,车主竟然弃车逃逸。随后,肇事车主家人赶到现场,要求私了。


交警在现场处理时,发现肇事车主已经36岁了,而他的母亲却在为他求饶!


“我儿子,他还是个孩子!“一位上了年纪的母亲可怜巴巴地在为儿子求情。



许多网友看了后纷纷评论:


他还是个孩子?千万别放过他!

就是被你惯的。

这家长这样说话,他也是个孩子吧。

还要不要脸?......


父母护犊之心,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儿子都已经36岁了,违反了交通规则,就应当承担后果。


很多时候,父母一直把孩子当小孩养育,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虽已成年,却未成人,活像一个“巨婴”


什么是巨婴?


长着成年人的外形,却有一个婴儿般的心理。


他们极度自私,只懂索取不知付出,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要围着自己转。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有些中国人的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总体来说,巨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


在巨婴眼中,他们是宇宙的中心,仿佛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所属品,所有人都得按照他的想法来。


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情,誓不罢休,即使为此破坏规则,违背道德。


前不久辽宁女子在火车站撒泼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41岁女子何某,由于迟到,赶到进站口时,列车已经发车近一分钟。


她被工作人员阻拦后当场撒泼,指着一名进站乘客大吼:


“凭什么他能进,我不给进!!”


工作人员告诉她,进站的乘客跟她不是同一趟列车。


女子随即提出要办理退票,工作人员继续耐心解释:


“按照规定,列车发车后无法退票,只可以改签当天的其他车次。”



听到这话,该女子一下来气了,用行李堵住了进站口,不让其他乘客进入,还对着人发疯似地大吼大叫。


车站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劝说,她依旧蛮横,称如果不退票就继续堵着进站口。


见女子无法沟通,民警只好试图把她拉离现场。


谁知她情绪更加激动了。


大喊:“我有心脏病!


纠缠中,还用力咬了民警一口。


最后,多位民警一起上前,才将她控制住,带回派出所。



用行李堵住入口、在公共场所撒泼打滚、撕咬警察......


在教育学中,这种行为叫“自我中心化”。


他们极其自私,只考虑自己方便,肆意宣泄情绪,影响他人生活,甚至是公共秩序。


就像一颗颗老鼠屎,搅浑了社会这锅汤。

2.吸血鬼式生存


这种巨婴,被称为吸血式啃老族,他们要钱,还要榨干父母的一切。


记得之前的一个新闻。



天津南开区,二马路一户家庭,爸妈为80后儿子结婚凑钱。


先是给他买婚房,耗尽积蓄还外借了30万。


婚期将近时,儿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彩礼钱。


连续闹了好几天,妈妈心疼儿子,又自责拿不出钱,哭说: “儿啊,你这是逼妈妈去死。”


儿子说:“那你就去死吧。”


他妈妈真的从五楼纵身跃下,当场身亡。
看完令人有心疼有气愤:30几岁的成年男子,理直气壮地吸着父母的血。


父母为他付出一切,他却还要把父母逼上绝路。


邻居们说起来都唏嘘不已。


都说养儿防老,但养出一个“白眼狼”,就得“养老防儿”了,防不好,你可能被他啃得连渣都不剩。


他还是个孩子

可你是大人啊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 每个婴儿都渴望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他一动念头,世界就会跟着自己的念头运转。而一旦和自己的想法互相违背,就会有自恋性暴怒产生。”


也许在这些“巨婴”看来,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在骄纵、百依百顺、事事包办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早已丧失了独立能力。


每一个被养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呵护纵容,不愿放手的父母。


巨婴症,源于父母的两个教育错误:


1.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犯错


孩子小的时候犯错了,家长不管教甚至还纵容犯错,孩子将来真不一定会好得起来。


上网一搜,孩子犯错造成的事故真的很多:


在广东,4 名不到 10 岁的孩子拿着石块刮车,比谁刮得多。于是短短的 5 分钟内,54 辆私家车被玩坏,维修费用超过 15 万元。


在江阴,两个孩子因为无聊从 24 楼往下抛砖头,砸死了一位准新娘。


在长沙,三个孩子一起进电梯,其中一个 5 岁的小男孩按亮 18 层后,将 2 岁小女孩关进电梯,惊慌失措的小女孩翻过围栏坠入天井,不幸身亡。


“熊孩子”的背后,多半有个管教不力的“熊家长”。


孩子平时做错事,如果我们一味顺着他,认为“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但是再过10年呢?当他步入社会后,有谁会顺着他呢?


2.凡事都替孩子包办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人父母肯定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我们护他健康、给他温暖,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真正的爱是接纳和成全,是放手让他独立,而不是事无巨细的万事包办。


曾经有个很火的短片《巨婴》。


片中的妈妈一直把儿子当小孩子,帮他穿衣,喂他吃饭,从来不让儿子做一件事。


儿子长大以后,完全没有自理的能力。每天还要老母亲给他穿衣喂饭,甚至一边玩游戏,一边由老母亲帮他刮胡子。


这位妈妈含辛茹苦,终于养大了一个巨婴。


后来,父亲去世,母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儿子还是和小孩子一样,整天吵着要买新玩具。


母亲只能变卖家具来满足他,甚至卖肾给儿子买VR眼镜。最后母亲因失血过度而死。


而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儿子找不到吃的,最后也饿死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电视上的一个故事,现实生活里也真实发生过。


作家清风曾经讲过一个23岁男子活活饿死在家中的真人真事。


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这个叫杨锁的青年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但却懒到了极点。


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


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到不行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吃。


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


失去了依靠的杨锁,早已经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只愿意懒在家里。邻居闻到尸体的臭味,发现他时,他早已饿死在家里多日。


与其说他是饿死的,不如说是懒死的,更不如说是被父母娇惯死的。



这故事听起来很荒谬,却赤裸裸地呈现出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的教育问题,就是:溺爱。


常听到有人会说:“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会了。” “小孩子懂什么!” “他只是个孩子啊!”……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能真正长大,就是因为父母一直单纯地把孩子当孩子看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小孩不小歌》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父母逐步放手

孩子才有机会长大


一点没错。


趁着孩子小,真的要好好管,小时候不管,长大了就管不了。


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能让孩子有机会长大,独立飞翔。


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父母与子女的分离,是一场早已注定的生命轮回。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了不断与父母分离的旅程——他会长大,会去外地读书,会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小家庭......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是的,孩子会慢慢长大。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


你来,我热情相拥;

你走,我微笑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