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鸟儿重归大自然,“爱鸟周”红山动物园救助放飞红隼

扬子晚报网4月25日讯(记者 徐昇)一只精神抖擞的红隼从救护箱飞出来,观察了下周围,迅速振翅高飞,飞向蓝天……4月25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爱鸟周”系列活动—— “飞向蓝天”鸟儿放飞活动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举行。这只红隼已经在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休养了40多天,终于迎来了重回大自然的日子,10组关心动物救护的爱心市民参加了放归活动。

这只红隼在救护中心休养了一个多月。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红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城市里比较常见的猛禽,善于在高空瞄准、捕捉在地面的食物。而且它们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城市里繁殖的猛禽。”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陈月龙介绍,这只红隼是成年雄鸟,今年3月10日误飞到一家公司,市民通过警务站送到了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兽医和救护人员为红隼进行了体检,它身体状况整体不错,只是有两根尾羽对称性缺失。救护人员给它提供补液、营养支持后将其安排进了小型住院柜,帮助它尽快进入安全的环境养精蓄锐,也便于进一步的观察它的行为、采食、精神状态等。

“除了检查和喂食,我们一般不去打扰它,减少它与人的接触,不让它对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否则它会难以在野外独自生存。”陈月龙说,这只红隼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运动、体能锻炼,救护人员对它的盘飞、转向等进行评估。很快,红隼缺失的尾羽长出,体重也增加了,精神抖擞,具备重返自然的条件。

放归前,救护人员为红隼进行最后的体检。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确认红隼情况稳定。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缺失的尾羽已经长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在一起见证红隼放归之前,园方还特别向大家开放了专业救护中心。如同人类的医院一样,救护中心也分为住院部和康复部。对具备放归条件的本土动物,工作人员会进行野外生存评估后选择合适地点放归;对不适合野外放归的本土动物,则模拟野外生存环境,合理安置。

护送红隼重归大自然。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记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收容救护陆龟、蜥蜴、蟒蛇、野猪、蜂猴、鹦鹉、猫头鹰等野生动物共计89种943(头)只。其中经执法部门查处由本中心收容救护动物656(头)只,由市民及公安救护送至本中心隔离饲养动物共有287只,同比上涨5.90%。经隔离治疗后具备放生条件的动物共计87只,有凤头鹰、黑眉锦蛇、鸽子、雀鹰、夜鹭、斑鸠等。今年,救护中心已救助了293只鸟儿,都是省重点保护鸟类,其中,大鵟、游隼、短耳鸮、长耳鸮、斑头鸺鹠、苍鹰等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