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手模”闪亮登场 勤劳的双手最美

在你心中,

最美的手是什么样的?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小浙用镜头记录下了

浙大校园里一双双勤劳的手

这些手

或灵巧,或粗糙

或有力,或沧桑

但却都是求是园里“最美”的手

接下来,就让我们有请

浙大“手模”代表闪亮登场!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综合监护室主任医师 郑霞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封城”。在距武汉700余公里外的杭州,有位女医生却想尽办法也要绕道进武汉“只要需要,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这位逆行的女英雄就是浙大一院的郑霞。

作为浙江省“最早逆行、最晚归来”的援鄂医疗专家,郑霞在坚守武汉金银潭医院的72天里有过挫败,有过疲倦,但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欣喜与期待,她说,“看着一个个生命的重生,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如今,郑霞已平安回到杭州,正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继续奋斗。

2

水电保障中心水电工

金世良

自2003年金世良加入浙大后勤集团水电保障中心,至今已有17个年头。金师傅主要承担紫金港校区的水表计量以及校区的给排水维修、给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金师傅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维修和抢修工作。17年来风雨无阻,舍小家、顾大家,如螺丝钉一样服务在校园水电保障岗位上。他说:“做好学校水电安全保障,就是我的责任。”

3

校园绿化养护工

李社生

求是园里绿荫成林、花卉缤纷,这些都离不开“园丁”们的细心养护。李社生师傅入职浙大后勤集团物业服务中心从事绿化养护已有13个年头,绿化机械到了他的手中都十分“听话”。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组长,平日里不光要负责登高车作业、绿篱及隔离带色块等修剪,还要协助管理员做好其他一线员工的调配。

虽然绿化养护工作并不容易,需要“夏抗三伏烈日、冬顶三九严寒”,可李师傅却说“我就是很喜欢花花草草,这工作我是要做到退休的”。

4 保洁员:郑水花

“卫生多搞干净一分,老师、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就多一分舒服、自在”,这是郑水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郑水花2016年入职浙大后勤集团物业服务中心,4年来,她始终坚持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学生每天上课8点后才开始,但她总是早上5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擦黑板、擦桌子、拖地……虽然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但她坚持把教室当成自己家,卫生做得一丝不苟。因为保洁总要接触各类清洁剂,每到冬天郑阿姨的手总会开裂,一碰到便钻心地疼,被人问起时,她却总是笑着说:“习惯了,一旦忙起来,就感觉不到疼了。”

5 校车司机:李斌

自2010年进入浙大后勤集团物业服务中心,李斌为师生服务已有10个年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帅哥司机”。工作十载,他每天穿梭于各校区间,始终保持车容整洁、服务热情,从未出现过有效服务投诉及安全责任事故,得到师生同事的一致好评,并连续多年被评为班车服务“星级司机”。

有着娴熟驾驶技术的他,尽己所能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李师傅总说:“每当看到师生们对我热情地打招呼,心里都觉得暖暖的,这也是我开心工作的动力。”

6 校园保安:闫光建

闫光建师傅在紫金港校区从事校园安保工作已超过十个年头,主要负责东门秩序管理。在寒风酷暑中,他和队友们一起保障师生们进出校园安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说:“服务师生,保障校园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看着师生平安进出校园,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7 宿舍管理员:夏维丽

自2012年3月入职紫金港校区宿管办,夏维丽多次获得“紫金港校区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8年来,她每天穿梭于宿舍楼各个角落,开展公共区域巡查,保障公共设施完备,排除安全隐患。每周进行寝室安全卫生检查,严守安全底线,每当发现安全隐患都按要求严格处理。爱在细微之处,总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贴心服务。

她一丝不苟和贴心耐心的服务,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夏阿姨总说:“同学们喜欢找我聊天,我也能及时了解到同学们的需求,能帮助到他们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

8

外卖配送中心配送员

杨红波

2016年入职饮食中心以来,杨红波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订单量按时把制作好的盒饭送到指定的收货地点,也会根据外卖点的需求量进行调配。外卖配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每天平均要跑60多个点,送200多份快餐。杨红波始终保持着工作积极性,每次都能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配送任务。

9

文科组团食堂厨师

张中伟

2012年进入饮食中心的张中伟,现在是紫金港校区的一名中餐厨师,负责中式菜肴的烹饪调制。张中伟注重团队协作,乐于学习,每年技能考试都是优秀。由他研制的烤鱼受到师生的喜爱。他说,浙大饮食让他心中充满归属感,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为师生服务,让师生有“回家”的感觉。

10 主食加工中心西点师

李维政

自1999年进入饮食中心工作,李维政在浙大饮食已有21个年头。现在是紫金港校区主食加工中心西点房的一名员工的他,熟练掌握了一百余种西点的制作,他说:“21年过去了,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也很感谢浙大能够给我展示自己的平台,接下来我会继续用心地为师生研制各种美味点心。”

11 副食加工中心洗切工

屈俊荣

2012年进入饮食中心的屈俊荣,现在是紫金港校区副食加工中心的员工,主要负责洗切蔬菜。每天,她和同事们需加工4吨左右的蔬菜。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屈俊荣却从不抱怨,她说,“师生健康无小事,我会踏实负责地做好这份工作,认真完成新鲜原材料的第一道工序,把好食物烹饪的第一道关。”

12 道闸收费岗亭收费员

汪红梅

2015年加入道闸的大家庭,汪红梅在日常工作中,以快捷、准确、亲和的理念为来往的师生车主服务,获得好评不断;在每年举办的收费员技能比武大赛中屡获第一,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员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团体积极进取、共同努力,让三尺岗亭更美一分。

她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以服务促提升,以微笑展英姿。她说:“每次我对车主微笑时,他们也会回以微笑,这样的笑容传递,让我感受到付出总会有回报。”

13 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员

司晓欣

就是这双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手,每天平均要给1000余只实验小鼠更换笼盒,而这双手由于长时间佩戴不透气的乳胶手套,以至于每次脱去手套时,都是发白甚至肿胀的。

实验动物中心年保有实验小鼠1万6千多笼,员工们每天要负责饲喂实验小鼠,保证小鼠有洁净的饲料和饮用水,此外还要保证实验小鼠们的居住环境清洁、舒适,因此除了每日更换笼盒的工作外,还有整个饲养屏障环境的清洁卫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实验动物一天也不能离开人员照料,中心员工日夜坚守岗位。有的员工甚至半个月未能回家与孩子团聚。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实验动物质量的保证,换来的是实验小鼠品系得以延续和医学相关科研工作的不间断。

14 数学科学学院教师:苏德矿

在浙大学子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矿爷的课,一定要上。”他们口中的“矿爷”指的就是苏德矿。从充满段子的线下课堂到火爆网络的线上答疑,苏德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当起了“网红”,从微博(粉丝35W+)到中国大学慕课再到各种直播平台,定期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数学学习与人生规划,产生了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老师在各平台组织的答疑和人生交流,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把枯燥课堂搞得幽默风趣,把普通工作搞得风生水起,苏德矿也收获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最美教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永平教学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15 经济学院教师:李兴建

他是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也是浙大校友最想见到的老师之一。从1987年算起,李兴建在浙大的教书生涯已走过30余年。从幽默有料的讲课方式,到可爱独特的课堂板书,李老师凭借自己对教学的热爱与责任收获了大批“迷弟迷妹”。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李”,坊间也有不少人称他为“浙大巴菲特”。在其主讲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中,他把自己多年在资本市场的历练与对金融投资的独到见解融汇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中。由于课程火爆、一座难求,他总会贴心地为同学们排好座位表,为的是让每一位选课的同学都有位置可坐。

而谈及多年的教学生涯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时,李兴建借用《孟子·尽心》篇中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得之幸也、教之乐业,携同学们进步、伴同学们成长,乃人生最大的快乐!

16 求是学院辅导员:陈翠苹

她是学生口中亲切的“翠苹姐”“苹果姐”或“pp姐”,在成为辅导员的1000多个日子里,陈翠苹曾是军训连队指导员,个子不高的她背着中暑的学生从田径场奔向校医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加班加点摸排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居家学习。

这位学生眼中“看似娇小,却能量大大”的知心姐姐曾说:“我时常思考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也许是谈心谈话,也许是寝室走访,也许是倾听后的一次拥抱,亦或是他们绽放时的一次掌声……,我觉得很幸运,因为芳华青春,与你同期!”

从后勤工作者、教师、科研人员、

医务人员再到辅导员……

每一双手

都是求是园里一个群体的缩影

向每一个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你们

致敬!

你们的手,

就是浙大“最美”的手!

每一份劳动都应得到尊重

每一份劳动都让人更有尊严

@所有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向劳动者

致敬!

(原标题《浙大“手模”闪亮登场!这,才值得看》。编辑 王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