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设 宜阳未来更“颐养”


美丽的宜阳

是李贺的故里

古韩的历史

苏羊的遗址


在这里,

你能够看到一幅历史长河的画卷。

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

韩城的牛肉汤、

羊肉汤已流传了几百年了

王殿子烧鸡更是远近闻名,

还有后庄卤肉、三乡冻肉

到了这,

你能大快朵颐,享尽口福。


宜阳之美,美在历史底蕴

这里是韩国故都,

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


宜阳之美,美在山清水秀

这里一水润城、五渠连通、

十街共建、八湖共荣


宜阳之美,美在温润乡愁……

宜阳县委书记安颖芳

讲起当地文旅资源,如数家珍。


的确,正如安颖芳所言,宜阳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生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了将这些优势转化成价值,转化成标志,近两年,宜阳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了解文旅融合下的宜阳路径。


  

2019年是文旅融合的第一年。全年,宜阳共接待游客近 700 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总收入89363万元,同比增长19.5%。


宜阳,文化旅游的优势有三大方面:

一是历史人文优势。宜阳,自东周时期置县,距今 已有 2400 多年历史。这里是韩国故都、李贺故里、西游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县域内古遗址、古石窟、古道遗迹星罗棋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诗词文化、西游文化、禅修文化、驿馆文化”。


二是生态资源优势。近5万亩的香鹿山森林公园、锦屏山生态园、万亩洛河水面、万亩生态湿地和900公顷城市绿地,呵护锦绣宜阳,域内的花果山更是奇峰林立、植被丰茂。


三是交通区位优势。宜阳是洛阳市“一中心六组团”的重要组团,具有“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的便利。依托这三大优势,宜阳在文旅融合上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造“洛阳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宜阳文旅融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开放程度低、对文旅IP挖掘力度欠缺、旅游产品较单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品牌宣传不到位、缺乏龙头项目引领等。


为此,2019年10月,我们举办了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高端讲座,邀请了国内知名旅游专家石培华教授来宜阳考察指导。


当前,宜阳将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诗词文化、西游文化、三乡汉唐文化、红赵保革命传统文化等优势,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做好“旅游+”文章,围绕“传 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的文旅融合基本路径,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十大行动,着力“一心两核双翼八园”文旅项目建设,实现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业留客、全民好客。



  “传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是基于“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理念提出的。


传承历史,即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物保护相结合,围绕宜阳文旅IP——花果山“西游文化”、 三乡驿“汉唐文化”“诗词文化”等,进行文旅品牌塑 造、景区打造,活化历史,丰富体验。


比如,依托景区举办非遗展演、西游文化表演、诗词朗诵、笔会等各项特色文化活动,展示宜阳文化内涵。


操作现实,即在坚持做好“旅游+”文章与守住乡愁、守住历史、守住痕迹相结合的同时,围绕项目促融合,强产业、做延伸,这也就是我们的“一心两 核双翼八园”。


“一心”,就是以县城为中心,以洛河为轴,开展黄河文化考古挖掘和综合研究保护“;两核”,即围绕灵山风景区和洛邑水城风景区,打造两大文旅产业集聚区“;双翼”,即以莲庄镇养马村、陈宅村等地为节点打造南线文化游,以香鹿山镇赵老屯村、盐镇乡南洼村等地为节点打造北线乡村游;“八园”就是实施花果山西游文化园、大唐三乡驿、莲花山生态园二期、卓创陶瓷文化创意园、上观桃缘风情园、香鹿山生态体育园、韩都故城遗址公园、 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的巩固提升和谋划发展。


留白未来,即坚持旅游业发展与构筑生态屏障相结合,做好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


最终,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叫响“休闲宜阳”的品牌,形成以文化游、体育游、养生游、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等旅游多业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实现以“赏 花祈福、戏水垂钓、健身养生、休闲采摘、研学拓展” 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体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目前,我们正在以《宜阳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为指导,加快构建全域 旅游发展格局;以融合发展为动力,坚持保护固态、 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做好“旅游+”文章,培育打造文旅新产品业态;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不断强化功能配套,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以开放理念为引领,展开人才、项目、资本等对接,着力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宜阳,必将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担当尽责、奋勇争先,为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助力添彩,为打造洛阳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再立新功。


(来源:宜阳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