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统治艺术有多高?看他如何化解百姓进京告边将就知道了

李汉超是赵匡胤手下悍将,受任关南巡检使抵御契丹。能带兵打仗却没啥文化,经常干些出格事,边关百姓深受其害,就推两人进京告状,控告李汉超借百姓钱不还,还强抢民女。

宋太祖亲自接待了上访者,还好酒好肉招待他们。酒过三巡,先表示理解百姓的苦衷要严肃处理,然后问:“李汉超驻守关南后,契丹军队侵扰过你们几次?”百姓回说:“一次也没有!”接着问:“以前契丹经常入寇关南,守边的将领都抵挡不住,边境百姓每年都会遭到契丹人的烧杀虏掠。契丹人来时,凭你们自己的能力,能保住自己财产家族妇女不受侵犯吗?”百姓们说 我们小百姓身单力薄哪能啊?赵匡胤一看火候到了,接着说“现在我想问,李汉超借了你们还没还的钱,跟契丹人抢掠你们的钱财,哪个多啊?”上访的百姓们恍然大悟。

赵匡胤又问被抢民女出嫁了吗?他丈夫是干什么的?李汉超抢了民女是糟蹋了抛弃?还是娶了做小儿?

百姓回说就是和我们一样庄户人家的媳妇被抢去做了小儿。宋太祖说:“她丈夫是农民,李汉超是我爱将,喜欢她才抢她。虽然是做小老婆,但跟了将军,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个庄稼汉强吗?!”

经赵匡胤这一番花言巧语又喝了御酒的 “百姓皆感悦而去”。

他随后派人告诉李汉超:“你缺钱,为什么不找我要!?用得着跟老百姓计咯那几个小钱么?!”还捎了银子给李汉超,说“你用这些钱把借老百姓的钱马上还清。让他们改变对你的看法,感恩于你!做个好官!”“汉超感泣,誓以死报”。(事见欧阳修《归田录》)。

李汉超深受教育。从此励精图治成了士卒爱戴、百姓拥护的好官。他坐镇关南17年,契丹不敢犯境,政治清明,军民关系融洽,当地百姓上书宋太祖,求为李汉超树碑立传,这就是出土的《李公德政碑》。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汉超在关南,人有讼汉超强取其女为妾及贷而不偿者,太祖召而问之曰:“汝女可适何人?”曰:“农家也。”又问:“汉超未至关南,契丹如何?”曰:“岁苦侵暴。”曰:“今复尔耶?”曰:“否。”太祖曰:“汉超,朕之贵臣也,为其妾不犹愈于农妇乎?使汉超不守关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责而遣之。密使谕汉超曰:“亟还其女并所贷,朕姑贳汝,勿复为也。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耶?”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宋太祖召率更令徐铉撰写碑文赏赐,碑文存于徐铉的《徐文公集》。

李汉超(约907 ―977年),字显忠,云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北宋初年将领。

李汉超初仕后唐,后仕后周,得到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官至殿前都虞候。北宋建立后,历任散指挥都指挥使、绵州刺史、控鹤左厢都校、恩州团练使。建隆元年(960年),随军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不久升任齐州防御使、关南兵马都监。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李汉超任北面行营都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升任应州观察使、判齐州、关南巡检。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汉超去世,追赠太尉、忠武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