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几幅托名张大千的仿画

收藏书画以来,见过很多托名张大千的仿画,都一次次被识破了,顾虑到人家也不容易也就一直没多说什么。但内心其实是很难过的,原本书画是高雅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载体,如今竟堕落至此,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啊;众多国画爱好者说起收藏字画都讳莫如深,都说水太深,不敢玩,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粗制滥造、赝品横行无忌,鉴赏交易体系混乱不堪。今天,竟然再次遇到托名张大千的赝品,竟然还架着某国际拍卖公司鉴定师的旗号,实在有点生气,特地公布一下简单识破的鉴定过程,顺便给藏友们敲个警钟。


托名张大千的赝品一

实际说起来,张大千的画应该是最难仿,估计很多朋友难以理解。简单说几点吧,张大千名气太大,他的生平资料、作品风格特点、他的画论、他的画作,网上几乎都有,好比当下大数据时代的名人每天的所作所为都被互联网记住一样,张大千的所作所为都几乎也都是公开的。只要你认真查询比对,赝品根本就骗不了你;但为何这么多人敢仿张大千呢?也简单,因为到处可查到资料以便利用,因为张大千的画多名气大拍卖价高,仿制容易还能卖高价自然是骗子的首选;人们为何会上当呢?因为侥幸心理,人们总会想万一要真是张大千的,那可不就一夜暴富了么!其实人生真的没有万一,永远没有万一,当你想到万一的时候就应该知道那是自己在忽悠自己。


托名张大千的赝品二

这几幅仿张大千的赝品,实际水平很低劣。对张大千的生平和画作稍作了解,就能识破。赝品一,竟然是这种类似印度风的女人,这题材是张大千仕女图中从未出现过的;注意体会,人物那个姿态是无法保持平衡的,人物所处位置在整个画幅中过于偏低,这都不合理;仔细看人物衣服的线条,多次描摹,张大千仕女图上从来没有这样类似素描的画法;钤印那里,两枚钤印,不必看印的内容,张大千永远是白文印在上,红文印在下,而这里盖错了。

赝品二图,仕女图题材选对了,印章也钤盖正确了,服饰线条也基本可以(其实细看就可以发现是描摹的,张大千原作都是很凝练有力的写出来),但人物的脖子呢?一个人的头竟然可以如此连接到身体上吗?


托名张大千的赝品三

赝品三,又来这种题材首先不对,再看人物的上身和腰以下,那种姿态能怎么能平衡呢?再看那头竟然又是直接按在胸腔上,没有脖子吗?好恐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国人的审美水平普遍堕落了。陈丹青的精神导师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国画大师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很富有,现在很多富人很有文化,但他们都缺乏审美,是美盲。”以至于现在很多鉴定画作的老师,总是在题款和钤印那里纠结不清楚,也有很多鉴定师只看纸张、颜料、装裱等等,大家似乎忘记了,鉴赏的是画,当然画的质量水准是第一,画的神韵、意境、思想情感、画功等等,这些才是鉴赏的主题。

吴冠中的字不好,题款简单,钤印也少,他的画还不是照样名扬天下。

上述面三幅赝品,实际只要凭常识就可识破,但有人往往被题款和印章唬住,因为这些题字仿的水平还不错,印章因为有印鉴数据库有现代电脑技术,仿制很容易。


托名张大千的赝品四

第四幅赝品,粗看似乎没啥毛病,但就是有点压抑,细琢磨一下,原来是松枝离人物头部太近了;整体没什么意境,完全感受不到张大千的水准。根据题款搜索一下,原作出现了如下:


网络公开——张大千松下高士图

张大千原作,松下高士图,题识:种树自何年,幽人不知老。不爱松色奇,祗听松声好。偶忆李西涯句写此。七十一年,岁在壬戌元霄前夕。八十四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金石同寿、壬戌、长共天难老、春无量、吟咏春风数度.

对比一下,高下立判——赝品完全没有合理的构图,松树姿态无美感,石头画的太高;色调渲染混乱,完全没呈现出任何意境;最重要的是,注意人物的视线,赝品上犯了严重的错误,高士回头望着画面深处才合情理,回头看树干有何意义?

上述只是用了一些很简单的知识,就识破了这些赝品。其实所有爱好国画的朋友也都完全做得到,别被那些书画收藏水很深的粗浅说辞吓到;也奉劝那些仿家,网络大数据时代了,别再瞎忽悠了,根本没有钱途。

(原创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不得用于商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