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两个人演完的电影,我哭了整整59分钟!

昨晚,我哭了很久很久,哭到半夜里下雨,哭到鼻塞眼肿,我不是伤心,我只是被这部电影深深的打动了。

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写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想要跟你们一起分享这部美好的观影之旅,可是当我提笔的时候,我竟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电影名字叫《我们俩》,主人公就是图片里面的老奶奶和小女孩。

影片讲的是一个在电影学院上学的外地女孩子到一个孤老太太独居的四合院租房子的故事。故事经历了春夏秋冬,女孩子和老太太也就经历了人情的冷暖四季。

咋看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故事,但如果你看完,我相信你一定跟我一样,眼泪绝对忍不住了。

冬天,在某个四合院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金雅琴饰演)迎来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宫哲饰演)。女孩想租老太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价太高,老太一脸爱住不住的表情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两人开始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无论是安装电话、缴纳电话费,还是点电炉、借用电冰箱,女孩都觉得老太在处处算计她,心里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顺眼。 但日久生情,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日子溜过春天、夏天,老太眼见女孩生活尤其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她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秋天来临,女孩找到更好的住处,要离开老太,老太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

这部影片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的确应该如此,因为细节刻画的非常好。

比如说女孩子和老太太关于电话、电冰箱、电暖器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小矛盾,对白听上去如此的朴实,绝不是那种文学化的编剧式的。

小女孩提出电费应该如何分摊的建议,看到老太太一直沉默,小女孩转身就走,随口说了一句:我觉得可以。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倔强的时候,心里也常常会冒出这样一句的;

电话线被掐断后,小女孩和老太太站在院子中央打嘴皮官司,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孩子般的语言:你这个坏孩子,难怪没有男朋友!——你是个坏老太太,难怪没人来看你!

相信导演在拍这些场景的时候,应该是带着微笑的。所有这些在当时看来难以容忍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温馨可爱。

人的感情的渐进本来就是很细节的。小女孩从一开始凡事要和老太太商量掰哧,到后来随意到老太太房间里睡午觉、帮老太太洗头、给老太太重新布置房间、给老太太拍电影,情感在慢慢成长——没有戏剧冲突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才会觉得如此美好;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珍惜平静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点上,做一个艺术工作者是很幸福的,因为当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有能力用某种形式把那段生活再现出来。

老太太从头到尾都是可爱的。演员金雅琴,一个八十四岁的老演员,因为这部影片获得国际大奖,这是看完电影去搜影评才知道的。

老人的历练就是不同。老太太的倔强、心眼儿、孩子气、宽容到深藏的孤独与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她的主要方式就是眼神和语言。

平日里,老太太的眼神总是炯炯有神,严厉背后带有年长的笑意,但小女孩离去之后,老太太的眼神就立刻只剩下一个老人的惶恐和涣散;

和小女孩斗嘴的时候,大嗓门的老太太说起话来掷地有声、抑扬顿挫,甚至可以说得上动听,小女孩搬走后,老太太中风了,“她现在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但是心里都清楚着呢。”

电影中,导演给老太太的拐杖很多的戏份。老太太叫小女孩的时候,有时候叫“小马”,有时候就用拐杖点地或者敲门敲窗子。这是有区别的——老太太一直孤身一人,独居的生活让她的感情隐藏的很深,只有当她要和小女孩理论什么的时候,她才总是大叫小马,当她理直气壮地时候,她也会大叫小马,但当她处于某种感情或者情绪当中时,比如看到小马失恋,比如自己错怪了小马,她反而用拐杖来说话了。

真实的细节是中国电影最缺乏的,但也是生活中最丰富的了。很喜欢导演对这些细节举重若轻的描写。

不过,电影带给观众最大的审美挑战,还是其中戏剧化情节的处理,处理得好,就是点睛之笔,处理不好,就成了烂片一个。

影片中,老太太多次给小女孩介绍自己的孙子。原以为只是一个老人常爱干的事情,一个小插曲而已,看的时候笑笑而已。到了片尾才知道这个设置对于升华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起了关键的作用。

老太太孤老一生,扛过枪,抽过大烟,什么都干过,就是没有儿女,收养了一个女儿,也就有了所谓的孙子,孙子来看过老太几次,女儿只是在片尾才出现,来了也是买了两条鲤鱼,一直在打电话。大概是这个院子留住了女儿和孙子的心。

老太太答应,孙儿结婚就把小院给孙儿了,自己就搬走。

老太太虽然孤独,但是对这个院子是有感情的。她可能曾经以为撮合小女孩和自己的孙子,自己没准还能住在小院子里,因为她已经和小女孩建立起了感情,把这个院子交给她,自己也放心;不过,小女孩不懂得老太太的心,孙子也娶了一个从未谋面的贵州女孩,为那个女孩,孙子偷偷打了老太太300块钱的电话费。

老太太搬进了老人院,她只带走了挂在墙上的一幅画,那是她的主心骨。那一年的冬天,大雪中,老太太离开了人世。

去世前,女孩子去看过老太太,老太太不能说话,只能抓住女孩的手,眼睛里有无数的话,依恋和期待……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尽管悲伤,但让你直面人性,而且通常不能言语。

年轻的姑娘小马很倔强。刚来的时候一件儿绿色军大衣裹着小玲玲的瑟瑟发抖的身体,脸被风刮得通红,声音清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御姐,扛过枪骑过马抽过大烟,她比年轻姑娘还倔,但是她老了。

所以老是可怕的事实,在交往中,老人一旦对你动了真格儿,她就永远是弱势的被动的。春节前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被欺负了”而进行种种维护底线的反抗;春节后小马和老太太拌嘴,多半是因为小马无理取闹——出发点是什么暂且不论,拍电影、掏鸟窝、布置房子……小马闹够了,比起先前的委屈,几倍的面子也挣回来了,我们就觉得老太太可怜起来。是的,她非常可怜,因为她渐渐喜欢上小马了,在邻居帮她重新挂好的一院子彩色的灯笼里,在除夕夜漆黑的不安的风里,老太太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姑娘,就注定变得可怜。对于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你喜爱的老人、你的父辈或祖辈最多只是你精神上的向导,而对于老人,这个年轻人便是他精神乃至物质一切的全部。

老太太坐着,用拐子戳戳地,大叫一声“小马!”,小马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一个行将就木,一个生气蓬勃,这不妨碍感情羁绊的产生,但强弱的对比终究衍发了失衡——老太太从强硬变为妥协,又从妥协变得软弱,她的眼神越发悲凉起来。

我从小就是外婆带大的,外婆也是跟电影中的老奶奶一样,慈祥安静祥和,我小时候也是和外婆吵吵闹闹长大的,我想这也是我动情不能自已的原因吧。如果你家里也有一个很爱你的老人,请一定多回家陪陪她。

最后,当我想多放几张金雅琴奶奶的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她已经去世了。是啊,2005年金雅琴凭借主演电影《我们俩》获得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那一年她已经80岁高龄了。

人生实在短暂,请不要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