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要是做了皇帝,会不会以同样的手段对待李世民?

文|小河对岸

李世民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的圣君典范,然而李世民的身上却有洗涤不去的政治污点。这便是李世民本身并不是正式的皇位继承人,而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的。李世民虽即位不正,但由于政绩斐然而拥有的“圣君”光环,以致很多人会认为李世民是至圣、至仁,乃至其发动玄武门之变也纯粹是迫于无奈的自保之举。

那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真的是迫于无奈?换而言之,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会做成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同样的手段而屠杀掉李世民及其子女吗?而从客观上来分析,这种概率极低。李建成为李渊的嫡长子,且在肇建唐王朝的过程中所立之功勋与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让,这也是李建成太子之位不可撼动的根本原因所在。而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不能相容,乃源于李世民久于战事、长期掌军而形成的庞大势力集团,并撺掇李世民谋取太子之位,从而促使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剑拔弩张之态势。

而如果李建成正常承继了皇位,就确定了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君臣名分。而此时李世民势力集团再欲求帝位就属于叛逆而绝非兵变夺嫡那么简单,谋嫡失败也就罪及己身,而叛逆是灭族之罪。对李世民党羽来说,一则归顺新皇乃名正言顺,二则叛逆乃是以小博大,成功概率极低,又是灭族之罪,不可能不慎重思量,如此,李世民集团的心就容易溃散而尽。对已登基称帝的李建成来说,再收拾李世民党羽起来可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只要李世民对李建成构成不了威胁,李建成也没有理由要背负杀弟的恶名。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还要通过篡改实录以为自己辩白。对于正当继位的李建成来说,更没必要留给臣民的口实,以成为一个德行有亏的皇帝,这在讲究仁义孝道治国的儒家传统里,会成为极为恶劣的污点,那么其治理国家也将会是困难重重。在明朝的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已经打到长江北岸,建文帝还下旨给前线将领:“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也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更有实力、更有机会以武力除掉李世民,而始终没有动手的原因所在。

相反,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但要将建成、元吉杀死,还要将建成、元吉的儿子们也一并屠戮得彻彻底底。燕王朱棣篡位之后,也是将朱标一系搞得或失踪或禁锢,最终而断绝了太子朱标一系。因为其不正当继位,必须将更有继承皇位名分的都除尽才能心安、才能做稳皇位。

我国在周王朝时期就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者虽然不是最完美、最公正的皇(王)位继承制度。但其使得在皇(王)位继承上有章可循,而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同室操戈、兄弟相残。虽然李建成当了皇帝之后,可能给不了李世民好脸色,而使李世民郁郁闷闷,但很大可能会像三国时期的曹丕最终对待曹植那样,虽不友善但也不至于真的做出杀弟之事。故而,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行为,辩解为政治的残酷而被迫无奈实在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