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让别人为你做事,说这句话就够了

从小到大,如果你安分守己,而且乐于助人,相信你会不止一次听别人这样夸奖你:“你是个好人!”有句话说得精妙,

“好人越夸越好,坏人越夸越糟”。听到夸奖后,即使嘴上不说什么,你心里也一定美滋滋的,下次别人有难事你还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同样,你也可以这样夸别人,不一定非得等对方做了好事你才这样说。“你是好人”也具有引导他人向善的作用。

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大人也一样,也需要经常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表扬。好女人、好男人、好老婆、好老公,不也都是夸出来的?甚至可以说:好人是被夸出来的,和谐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

夜黑风高,一个女孩独自行走。借着微光,她发现身后有一个男子鬼鬼祟祟地跟随着她。女孩先是一愣,接着可怜兮兮地说:“大哥哥,一看你就是个好人,刚才有个坏人追我,哎哟,吓死我了,如果你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护送我一段好吗?”男子一怔,因为他的目的是劫钱劫色,一听女孩如此信任自己,不禁深受感动。他长这么大,从未有人说他是好人。他偷偷地把刀藏了起来,护送女孩回到家中。

其实,女孩当时就看出男子不怀好意,但她用“你是一个好人”让男子打消了罪恶的念头。“你是一个好人”只有六个字,但这六个朴素的字却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如果你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在请求对方原谅时,也可以用上这句,让对方放你一马。同样,在说服他人时,这句话也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魏征,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名臣中的名臣。这哥们儿忒牛,别的大臣都不敢直言犯上,他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揭唐太宗的短,而且一点儿都不委婉。一次,他在朝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让唐太宗很伤自尊,想发作,又怕在群臣面前丢了自己纳谏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的火,对皇后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我非杀了魏征不可!”皇后忙问缘由。太宗如实说。皇后倒地磕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太宗被搞得云里雾里,皇后接着说:“君明臣直,魏征之所以那样直率,是因为陛下之明啊。”

气头之上,硬碰硬地为魏征求情显然毫无用处。皇后使用了“你是个好人”的心理暗示。不过,将“好人”替换成了“明君”。结果太宗听后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征更加敬重了。魏征死后(寿终正寝),唐太宗伤心不已,声称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句话有那么大的煽动性?”说对方“好”,就是给其贴上一个正面的标签(我在本书第一章讲过标签效应),他就会进行自我印象管理,向好的一面发展,力争与你所期望的相差无几。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高齐说过一句话:“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一旦架上去就下不来了,所以就只能一直当好人。”真是这样的,好人是被人架上去的。你说对方是好人,即便他自己不想做好事,但已经被你冠上好人的名头,碍于面子,也下不了架子,只能好事做到底了。你的这句暗示,就给他定了角色,相信他多少会给一点儿面子的。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深入学习更多心理学课程或报考心理咨询师,来私信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