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义父、写情书、闪婚,古人也爱赶时髦

作者: 赵玉柱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苦恼。

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之为高。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若直节之为真。”雪忿不若忍耻,大人物应该比小人物体会更深。小人物一甩手“老子不干了”,牵涉的是个体利益,顶多上升到家庭。大人物怒发冲冠,有时候却会引发台风,甚至是海啸,是地震。

后晋皇帝石重贵一时冲动,结果要用父亲拼下的江山买单。

称臣可以,“装孙子”不行

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南下灭后唐,他开出的条件是称臣、割地、以父礼事之。马仔刘知远——后汉开国帝王表示反对,他说:“称臣足够了,把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乡人当亲爹一样供奉,有点过分吧?多给点钱,他们就会援手,何必又搭上良田美宅,喂大他们的胃口?你一旦受制于人,再想翻身恐怕不容易,到时候后悔也没地方哭。”石敬瑭一心想当皇帝,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割地本就遗祸无穷,何况是一块重要的版图?事实证明,刘知远是对的。契丹控制了幽云十六州以后,两国边境的险关要隘集于一手,此后契丹出兵灭后晋、金南下灭宋,一马平川,所向披靡,正是得益于此。

契丹处处掣肘,石敬瑭皇帝当得够憋屈。契丹主稍不如意,便派使者来面责。石敬瑭好吃好喝供着,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而后晋使者到了契丹,却如丧家之犬,夹着尾巴,灰溜溜贴地走。人家是真把他当儿子,他却不是亲生的。

公元942年,石敬瑭死了,儿子石重贵即位。父亲太窝囊,让他郁积于胸。给契丹报丧时,他采纳近臣景延广的建议,只称孙不称臣。

有一个叫乔荣的人,往返于两国之间,仗着跟契丹关系好,搞点双边贸易,赚取政治差价。景延广让皇帝派人把他抓起来,关进小黑屋,财产充公。乔荣活动能力强,托关系走上层路线,说动了景延广,重获自由。

向延广致谢告别时,延广说:

“回去告诉你们老板,我们前任老板受他帮衬,石氏企业算是他的子公司。但我们老板是凭自己本事干出来的。出于尊重老人,他自降辈份,腆颜叫你们老板一声‘爷爷’,已经给足了面子。你们老板他还想把我们公司当成自己旗下的产业,休想!

“另外,你也看到了,我们有人有枪,财大气粗。我爷爷他老人家如果觉得自己老当益壮,坚持要来挑衅,我就把刀磨得亮豁一点,等着他。不过我要提醒一下,市场有风险,决策需慎重,别被孙子打趴下了,让同行们看笑话!”

乔荣连连点头,说:“这样吧,你说了这么多,我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万一落个三两句,会影响你们亲戚感情。你把这些话写个文件,盖上章子,更有说服力!”

延广命人照办。契丹主看到文件非常生气。后果大家都知道,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景延广被俘,石重贵投降。

那个年代,一个人犯罪,亲人尚且不免,更何况贵为天子,社稷苍生一肩挑,哪里还有资格任性?该服软的时候不服软,想硬起来也没有机会。立牌坊这种事,一要事迹感人,二要群众呼声高,只有舞台,没有观众,演技再好有什么用?

既然逞能的命运很悲催,那一味委屈求全总该万事大吉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唐朝的窦从一就得喊冤了。

皇后奶妈不愁嫁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写道:“女子原就没有什么一定的阶层或种族,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丰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这些东西就可以使百姓家的姑娘和最高贵的命妇并驾齐驱。”

如果美丽、妖艳、丰韵这些筹码一样都没有,怎么办?

很简单,问唐中宗李显,他有高招。

老人怕寂寞,皇帝也不例外。公元708年,除夕,中宗大宴群臣。酒过三巡,皇帝心血来潮,对御史大夫窦从一说:“爱卿,听说你老婆死了很久了,你一直没有遇到中意的。你的终身大事让朕忧心。择日不如撞日,今晚恰是除夕,朕就自作主张,替你把这事办了吧。“

从一心想,娶个漂亮的宫女也不错。赶紧起身表决心,连干三个大杯。

不一会儿,内侍举着蜡烛,挑着灯笼,步障、金缕罗扇开道,沿西廊款款引出一位佳人来。佳人盛妆礼服,头戴金钗,身影随着裙裾,在罗扇的另一面轻轻摆动,似有无限娇羞。从一也应景弄出些新郎的猴急,在罗扇这面搓着手,坐立不安。

皇帝笑了,命从一诵《却扇诗》数首。罗扇徐徐撤去,从一惊讶得下巴掉到了地上,眼前这张脸,亮晶晶,黑油油。朱唇轻视,几颗老牙黑黢黢,油腻腻,在空旷的口腔里显得那么遥远、那么孤独。原来是皇后的乳母王奶奶。

皇帝与侍臣大笑,下诏封王氏为莒国夫人。从一面有难色,却无法拒绝。现代人常说闪婚,从一可谓是“闪婚”的祖宗了。那时候,人们都把奶妈的老公叫做“阿㸙(Zhē)”,从一理所当然地晋升为“国㸙”。从一到底是有学问的人,见惯了沉浮荣辱,既然无法反抗生活,那就闭眼享受人生吧。他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每次下文件,给皇帝递贴子,赫然落款“皇后阿㸙”。别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掩鼻而笑,从一颇不以为然,挺起胸昂着头,步子迈得更大。

窦从一这个人,本来叫窦怀贞,避讳韦皇后父亲韦玄贞,才改了名字。名为“从一”,未能始终如一。中宗被弑,韦后倒台,他杀掉王奶奶,倒向新权贵。败坏了名声,却保全不了性命。不站队不行,站错了队,结果还不如不站队。人生真是难以取舍,难以抉择!

火暴脾气不行,逢节便折情况更糟,出路在哪里?幸好,古人还留下一封情书……

“皇帝”调戏皇太后

别以为现代人时髦,古人又何遑多让?现代的流行元素,历史上几乎都有迹可寻。就像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不出世,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这一封露骨的情书,现代社会的热恋男女读了也会脸红心跳吧?它偏偏诞生于2000年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写给另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

男方是匈奴冒顿单于,你可能有点陌生,但女方你绝对熟悉,她就是人挡杀人、佛当杀佛的汉朝吕后。

刘邦当皇帝后,有心与匈奴一争长短,无奈受制于实力和时机。平城之围后,刘邦知道惹不起冒顿,便将宗室某王的女儿远嫁冒顿,和他约为兄弟,每年定期进贡。

公元前192年,这位刘姓公主大概不在人世了,皇帝也换成了汉惠帝。冒顿给幕后吕老板写了一封信:

“我来自偏远地区,家乡水草丰美,又接地气,骑马踏青谈恋爱都不错,但家乡的姑娘土气,皮肤也不好,和大城市的你没法比。所以我常常骑着马,在你生活的城市边缘绕了一圈又一圈,期待邂逅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现在我老婆死了,我自由了,听说你老公也没了。我孤枕难眠,你也常常泪水打湿枕巾吧?我们都不年轻了,为什么要顾忌世俗的目光?还不如互补有无,一块儿搭伙过日子算了。”

吕后的心情可想可知,妹夫樊哙都忍不住替大姨子出头,要提十万精兵剿灭匈奴。季布坚决反对,因为这是有深刻教训的。公元前200年,刘邦以樊哙为上将军,领兵三十二万北击匈奴,被冒顿设计围困在平城白登七天。据司马光爆料,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派人贿赂冒顿的老婆,才得以脱险。历史不远。这个耻辱,是刘邦一生的痛。

吕后权衡再三,写了一封回信:

“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乡下的粗陋女人,专门给我写信,我好紧张,好兴奋。

“晚上卸妆照镜子,我才清醒地意识到,你骗我!我老了,牙齿都掉光了,走路都需要人架。而你呢,应该很高大很帅气吧?你比我年轻,找个漂亮的小老婆还不跟玩似的?你又何必自降身份,拿我这个老太婆开涮?不过你的话我爱听,我也没什么好回赠的,我让人把我的劳斯莱斯送过去,这车是进口的,你那里买不着。你天天开着上下班,会感觉到我就坐在副驾驶。”

按辈份,冒顿得腆颜叫吕后一声“嫂子”,他调戏嫂子,意在挑衅。人家回得有理有据,态度又低调,冒顿也是有身份的人,不好再胡闹下去,自已写了道歉信,献上宝马,接受和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匈奴和汉朝的较量,此消彼长。到了刘邦的曾孙汉武帝手里,倾全国之力,多次用兵,终于击溃匈奴,替太爷爷太奶奶报仇雪恨了。此后,匈奴内部逐渐分裂,不可一世的匈奴王朝,开始走上没落之路。

雪忿不若忍耻之为高。”从与项羽争天下开始,这一直是这个王朝的基调。前辈如果逞一时之快,后辈哪还有机会翻身?后辈如果隐忍不发,前辈岂不抱憾于九泉?历史一脉相承,有耐心,愿意等待,便不会错过。

故事里的大人物,一不小心,一颦一笑都成了历史。身旁跑龙套的,连个鞋印也没有。好不甘心!但是,又何尝不是好事?

- END -

实习编辑:姜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