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传说|高考那些事儿——关于文理分科

我就是小明

还记得2004年高考制度再次改革,

将由原来的六科大综合,

改成文理两科的小综合,

即历史、地理、政治为文科综合,

物理、化学、生物为理科综合。

我就是小明

小明同学很不幸地赶上了第一届分科,

也就是2003年在高二即将暑假的时候,

所有的同学们都在讨论该选择文科,

还是选择理科……

当时还流行一句话,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能就是这样不知道谁造谣的一句话,

让小明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

可是这一选择,

也让小明同学由原来的“奥班”,

转至高三时期的“普班”,

所谓“奥班”,相当于奥林匹克的班级,

优质的教育资源都会优先对待,

而“普班”就会相对稍微差了那么一丢丢。

我就是小明

还记得当时小明那一届的高三,

共分为十个班级,

每个班级都有七八十号同学。

进入到普班后的小明,

面对着一如既往的书山题海,

好像更加奋发图强了,

就连字体也比之前写的好看了很多,

也不知道当时是受了什么刺激(表情)

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

小明竟然意外地成了学校的名人,

他鬼使神差地成为了所有普班中

理科综合成绩唯一超过200分的同学(总分300分)

整体分数排名也进入了全校前50名。

这一下可还得了,

小明同学一下子觉得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价值感一下子爆棚到了极点

差点惊动了校报报道此事,

当然这也只是小明无端的意淫……

我就是小明

当时小明有一位同桌,叫小铮,

小铮是一位诗人,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的理科。

他的诗多次登上了校报,

什么抛物线、双曲线都被他写成了诗词,

还赋予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他和另一位同学小伟共同写了一本诗集,

叫《人生诗稿》,

是一本白色封皮的硬皮笔记本,

小伟在高二结束的时候选择了文科,

虽然还在一个校园,

却感觉已经天南海北,

小明对他们真是敬仰得五体投地。

而如今,

《人生诗稿》还在,

而小明、小铮、小伟却聚少离多,

不知何时还能再续那一段青葱岁月……

我就是小明

每当课间的十分钟时间,

小明和小铮都会拿出作文稿纸下几盘五子棋,

他当时是语文课代表,

从老师那踅摸来不少作文稿纸,

我们俩就用铅笔在稿纸上下棋,

一个画圈,一个画叉,

这样的经历,

让小明至今都很难觅得五子棋对手,

估计小铮也是同样的吧,

这些或许成为了数理化生之外最大乐趣了……

我就是小明

现在回想起来,

所谓的“数理化”,貌似都已经还给了书本和老师

不知道当年小明的老师会不会气的跳起脚来。

而现在的小明同学对于历史和政治更感兴趣,

秦皇汉祖的辉煌,唐宋的文化盛世,

成吉思汗的唯吾独尊,明清时代的繁荣,

就连民国时期的文化风气都让小明为之神往……

我就是小明

其实无论是数理化生,还是史地政文,

都在一定程度上练就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文理本不分家,

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

在敲击键盘的时候,

一只手还是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

又像是人的左右脑,

如果说左脑代表的是逻辑思维,

右脑代表的是形象思维,

那么在思考某些事情的时候

怎么可能只用一种思维呢?

如果真是那样思考的话,

这人要不是冷血,

要么是疯子……

(我就是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