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有个小城叫安江


安江先后作为黔阳地区(怀化市的前身)(1953-1975)行政公署驻地和原黔阳县(1949-1997)县治所在地,是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发源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期间,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设安江关圣宫。


安江历史悠久,早在7400年前,安江对河的高庙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存。是中国最早人类活动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湘西行署及其所辖沅陵、会同、芷江专署,成立黔阳专员公署。5月芷江专员公署所属机关单位,银行等搬迁到安江大畲坪,11月13日,芷江专署改名为黔阳专员公署,芷江地委易名为黔阳地委。

为什么芷江专署要改名为黔阳专员公署,芷江地委易名为黔阳地委,并且迁往安江呢?为什么湖南省会选择安江作为专员公署所在地呢?

因为安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湘西会战的司令部、指挥部。是抗战安全的后方基地,承接了湘、苏、浙、皖的许多大中企业和著名商号,仅一个安江纱厂(湖南第一纺纱厂)就有工人1万多。最早修建的邵阳经安江至贵州、安江至洪江公路通车后,加上安江沅水航运的便捷,安江盆地宽广辽阔,安江成了湘西的交通枢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中心。改名后的黔阳专署是奔这个交通枢纽而去的。


辉煌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湘西行署及其所辖沅陵、会同、芷江专署,成立黔阳专员公署。5月芷江专员公署所属机关单位,银行等搬迁到安江大畲坪,11月13日,芷江专署改名为黔阳专员公署,芷江地委易名为黔阳地委。

安江成为专署所在地后,迅速成为湘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安江纱厂更为辉煌,员工发展到3.5万人,工厂林立,人民剧院,百货大楼,汽车站成为周边15个县中的标志性的建筑。飞机场也动工修建。安江农校、黔阳卫校、黔阳师专、黔阳师范初具规模。当时安江城人口猛增至30万人。一度成为大湘西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失落


1970年,为了加强三线战备建设,湖南省调集百万民工参加湘黔铁路与枝柳铁路修建大会战,这两条铁路在一个只有3000人的蛮荒之地---名叫怀化县榆树湾的地方垂直相交了。1975年2月黔阳地委将大部分机关单位搬迁到了榆树湾。名称仍然是黔阳地区,197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怀化市。1981年6月黔阳地区更名为怀化地区。

黔阳地委、行署离开安江迁往怀化,安江第一次失落了,1997年怀化“地改市”的同时,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洪江市,市治由安江搬往黔城。安江再次失落了。

仅仅20年时间,安江由地级市变成县级市最后变成一个镇。地委离去,县委离去,很多企业学校也纷纷离去。安江从最红火时候的30万人萎缩成了现在的10万人。






腾飞



失落的安江有失落,但没有失望,仍然挥洒豪情,充满希望。

安江坚持高规格、高起点规划自己,聘请湖南省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分院,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如今的安江已形成了以“五横四纵一环”为骨架的城镇建设发展格局,正积极围绕新城开发与旧城扩容,不断完善城镇区域功能布局,打造独具风貌的山水洲城。2016年,安将入选“湖南省最美乡镇”,2018年,安江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经济发达镇;是怀化市唯一入选全省的经济发达镇,未来可期。随着怀邵衡铁路的通车,安江高起点规划建设开发安江高铁新区、大力推进安江汽车东站、安江棚户区改造项目、努力将安江镇打造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影响全国的区域物流中心。作为“东方稻都”,大美安江将再次走向繁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