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点建议中去赏析古典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响传古今的诗词更是中华文学艺术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字段短小、结构严谨、节奏轻快、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等特点,还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方面独居艺术魅力,一直倍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下面以宋代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如何赏析古典诗词给出六点建议。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1 诗、词的由来。古代以不合乐为“诗”,合乐的为“歌”。诗可以从《诗经》起开始追溯,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诗一般以人、物、花、鸟、虫、鱼、山水、景物以及事件等为创作题材,抒发文人的情怀与志向。诗又可以分成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汉魏六朝以前的诗作称为古体诗,其特点是句式较自由,不讲求对仗、押韵;近体诗指唐代开始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也包括排律,特点是在字数、句式、格律、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汉语写成的较自由的诗称为现代诗。“诗之余”便是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词按照某个词牌所规定的平仄、字数、句数填写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它要求严格,讲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内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个字的叫“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长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词,《念奴娇》是词牌名。此词分为上下两阙,共一百字,因此属于词中的长调。

2 “念奴娇”词牌名的由来。《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说起其由来还和一女子有关。唐代天宝年间,一个名叫念奴的女子,因为她长得十分美丽,又能歌善舞,所以成为了比较有名的歌姬。这时有很多文人用诗来赞赏她,她的明艳娇媚也渐渐地成为文人艳称的题材了。《念奴娇》有其独特的定式。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念奴娇》变体中的一种,苏轼的这首词,脍炙人口,堪称经典。以此词为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3 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对仗。

古代诗词中的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上、去、入有高低变化的声调称为“仄”,其余为‘平’。区别“平仄”的口诀就是不“平”就“仄”。现代汉语中,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是由古代平声这个声调转化来的。而古代上声这个声调一部分转化为现代汉语的上声,即第三声;l另一部分转化为现代汉语中的第四声----去声。古汉语的去声仍是现代汉语的去声。而入声已经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了,并到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声中。例如:妈 麻 马 骂(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诗词中的平仄是有规律的 ,先从古代四言诗是来分析其平仄的规律。四言是的平仄规律有两种,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了解这个规律后,再来分析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就容易多了。依照“前同后异”的原则,即如果在“平平仄仄”加一个字,构成五言诗,这个字平仄要求与它后面两个字的“平”相同,即“平平平仄仄”。那么“后异”便不难理解了,在四言之后加一字,平仄符合“平平仄仄平”就可以了。五言律诗有四句,每一句的平仄规律如下: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与四言五言诗来分析七言诗,会发现在五言诗平仄规律前加两个平仄与之相反的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一致,要么“仄仄”,要么“平平”。以下是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来看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牌格式: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入声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押韵是指诗中把韵母相互谐音的字放到诗句的末尾,目的是是诗词读起来顺口、悦耳。相信有点诗词常识的朋友都听过韵脚这个词吧,韵母相互谐音的这些字就是韵脚。一般诗中押平声韵的较多,但也有押仄声韵的。而词因词牌不同,押韵也不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押了仄声韵,但心细的读者会发现,其中一些字“不完全是韵脚“,这是因为词中押了入声韵的缘故,而入声韵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存在了,在古代汉语中这些字确实押仄声韵。现将古汉语入声字今读平声字对照表展示给大家,便于查阅。

古汉语入声字今读平声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想了解什么是对仗,那么就得先了解什么是对偶。对偶俗称“对子”,是一种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有严格要求对偶在诗词中称为对仗。诗词中的对仗要求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也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还要求词语类别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等。为什么我们在读诗词时会有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呢?其实就因为诗词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使得诗词的语言凝练、句式齐整、音韵和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所以千百年来许许多多学者、文人一直热衷沉浸于诗词歌赋的赏析与创作当中,乐此不疲。

了解作者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

一首诗词,不论是因其名句佳话,还因为它不可替代的艺术造诣,而引起读者的兴趣时,我们应该查阅一下作者,了解他的生平。因为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怎么可以脱离开作者而去学习它的文章呢?读者在品读诗词或其他文章的时候,其实读者就是在与作者进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虽说这种交流看不见,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这就是文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在掌握一些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之后,来赏析宋代诗人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时,就作者的生平资料,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充分了解作者。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惟苏轼故作豪放,其实清朗;其赋亦颇有名气,最知名者为贬谪期间借题发挥写的前后《赤壁赋》。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并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生仕途坎坷。三次被贬,可以说苏轼的一生是在逆境中生存的。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虽赞同政治应该改革,但反对王安石任用的后任吕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来新党爪牙李定横加陷害;后来又因反对“尽废新法”受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斥退,终生当不了宰相。在新旧党争中两边不讨好导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云戏称为“一肚皮不合时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书;宋哲宗绍圣复述又加贬谪至儋州(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时病卒于常州。墓在河南郏县。


《 题 西 林 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北宋初期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随着集权统治的消极影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到了北宋中期,内忧外患的北宋政权,急切需要一次变法革新,于是,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扭转局势。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官何正臣在一早早上,拿了一封信给皇上,说苏轼担任湖州太守官职时给皇上的书信中,有讽刺朝廷的话语,这封信其实是苏轼所写的奏章《湖州谢表》,奏章中批判了变法过程中一些弊端,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园中柏树上住着乌鸦,所以称之为乌台。在乌台诗案中,苏轼无端入狱,历时四个多月,承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在皇上的法外开恩,从轻处罚下,赶赴黄州做团练副使。此时的苏轼孤独寂寞。他把当时的处境写在给友人李端叔的一封信里。

我们来品读一下这封信:“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这封信中说的很明白,就是苏轼入狱受难的时候,以往的亲朋好友都远离了他,自己非常的孤独。官场上的失利,让他把一腔报复付诸于诗词上,于是我们后人便见到一位文学大家留给我们无数的经典篇章,晚年的苏轼仍然豪放不羁,胸怀大志。

品析诗词的意象

一首诗词,不论是因其名句佳话,还因为它不可替代的艺术造诣,而引起读者的兴趣时,我们应该查阅一下作者,了解他的生平。因为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怎么可以脱离开作者而去学习它的文章呢?读者在品读诗词或其他文章的时候,其实读者就是在与作者进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虽说这种交流看不见,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这就是文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在掌握一些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之后,来赏析宋代诗人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时,就作者的生平资料,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充分了解作者。

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淘字,将作者眼前的长江与古时人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自然,给人以画面感,并注入其中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一句起到总领上阕的作用,为下文由景写人走下了铺垫。第二句通过实景“故垒西边”引出历史事件与周瑜这一历史人物。勾起读者对历史场景的回忆与再现。第三句中“乱”“惊”“卷”三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山势陡峭,流水汹涌澎湃的特点,简明扼要的是三个字,却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山水图,栩栩如生。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即是总的概括文中的景物描写,又引出下文即将由景写人。前后呼应,连冠畅通,令读者的思绪由一幅山水图自然转向人物素会的画面,一脉相承。

首先“遥想”一词总领下阕,使得后面的一切描写都处在想象的境界之中,通过虚实地转换,让读者的思维宽度无限的伸展,呈现出多维立体空间,为写人记事书法情感做了铺垫。本来不存在的事物,便顺理成章的展现在人的脑海里,算得上是超凡之笔。“公瑾”则是对上阙“周郎”的照应,并加以展现周瑜的得志风采。作者高度地赞赏周瑜的成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能展现周郎的超凡智慧与才能,联蜀抗曹,轻而易举,成就大事业。和下文阐述自己的不得志形成鲜明对比。感慨万分,同样的地域,周郎成就一番伟业,而自己年迈,头发花白,一事无成。“多情应笑我”是将自己与周郎去比较,由虚写实,触景伤情。

面对着滔滔江水和皎洁的月亮,作者举杯伤怀,感叹人生的不如意,自己虽有周郎的智慧与才能,却不能像周郎一样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赞叹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境一样,只有眼前的滔滔江水和月亮才是真实的,就把这份壮志豪情赋予江水和明月吧!整首词的意境深远,直抒胸臆,体现出作者身处逆境之中,仍胸怀壮志,不甘堕落的旷达豪放胸襟,也体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称颂。

拓展阅读

《核舟记》是这一篇反映“苏轼游赤壁怀古抒情”艺术珍品的著名文章,属于说明文体。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其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文章语言平实、生动准确的表现了历史上苏东坡携好友泛舟游赤壁,面对“大江东去”,“ 遥想公瑾当年”,吟诵“赤壁怀古”那段著名的文学故事。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构件、雕刻和精湛,真切地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明代艺人王毅精湛工艺的赞美。《核舟记》也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精妙的微雕工艺品,向人们直观展现了“赤壁怀古”所营造的“江山如画”那优美意境。在后来的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

锤炼语句仿写诗词

对于学习诗文来说,不单单只为了鉴赏,而是要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以运用。古人处于诗词歌赋开创传播的氛围之中,所以涌现出无数的文豪大家。今天我们虽说没有古人那得天独厚的氛围,但我们仍要刻苦专研,勇于实践。下面就此词,将仿写的句段提供给诗词爱好者,以相互提高,相互借鉴为目的,共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之得以继承与弘扬。


《念奴娇·荣辱中华》

原创作者:亮剑国学

黑云逝去,艳阳照,华夏民族崛起。禹域篇章,荣与辱,史载九州大地。旧帝王朝,安求自保,屈膝于强盗。师夷长治,志雪亡国之耻。

帝国主义贪婪,恃强凌弱小,挖煤掘矿。志士图强,新运动,推倒封建思想。共产思潮,马克思主义,指明方向。红旗飘动,点燃光明希望。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鉴赏诗词的六点建议,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