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节节败退中的无印良品

直到今天,日本家居连锁品牌无印良品,依然在中国有着强有力的品牌心智,深受中国年轻群体的“置家”喜好。不少人甚至会在知乎等在线社区平台,表达自己逛无印良品,会有“布置美好家庭”的现场幸福感。

尽管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自身陷入发展瓶颈,但其所倡导的产品理念却依然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高度认同——近年来国内新零售家居杂货品牌层出不穷,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无印良品的影子。

正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面临一众“中国学徒”的竞争,无印良品还有救吗?本文,我们将一起带着如下三个问题开始学习:

无印良品在中国遭遇了哪些问题?无印良品的中国学徒分为哪两派?面对竞争,无印良品应该怎么做?

节节败退的无印良品

最新数据显示,2019财年Q4(1-3月份),无印良品在中国内地市场可比销售跌幅3.9%,较Q3略有改善,但整体呈持续下滑。

似乎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颓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自2014年10月,无印良品在中国推行“新定价”策略后,截至目前,中国市场产品定价已迎来10轮下调。

来自定价的争议不是拖累无印良品中国区业务的唯一因素,还有莫名的商标纠纷。2001年,无印良品在中国就深陷商标纠纷。一家名为“北京无印良品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拥有持有第24类织物、布、毛巾、床罩等品类的“无印良品”商标的中国内地使用权,导致日本MUJI無印良品无法在这些商品中使用“无印良品”商标。

据公开资料,北京无印良品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在线上线下均有业务,且在产品和门店外观、LOGO等方面与日本MUJI無印良品高度相似,对其造成了相当的“截流”影响。

在购物渠道多元化的新零售时代,以线下门店为主要渠道的无印良品面对大批竞争者,在消费者心智获取方面的优势已经大不如前。

步步紧逼的中国学徒

说到无印良品的发展颓势,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中国学徒”们。其中一批是以「名创优品」为代表,主打价格牌,又带有一定设计感的家居品牌;另一批则是以「网易严选」为代表,基于供应链建设,主打产品品质,但性价比又高于无印良品的新零售品牌。

二者共同夹击,将被无印良品所代表的品质生活占据心智,却又在经济能力上不能与之看齐的消费者收割干净,同时还带走了一批拥有“国货思维”、以及价格相对敏感的无印良品的原生用户。

因此,在互联网和新零售介入中国制造,同样的生活方式下有了更高性价比的选择之时,整个行业的竞争门槛被拉低,而竞争度空前提高,消费者在品牌之间的转移就变得理所应当。

即家居类商品的四大要素:价格、设计、品质、适配性之间,无印良品和性价比很难挂上关系。这是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决定的事情,也并非通过简单降价就可以实现.

那么,频繁调整后的无印良品还能不能起死回生?

对于无印良品当下面临的困境而言,要解决的问题绝非仅价格体系一个,而当下的业务调整力度明显不足,且脱离市场节奏。正如国内顶级的商业模式专家,清华大学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真知灼见APP特聘专家朱武祥教授在《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所分析的那样,“只有全面优化和升级商业模式结构”,才能避免“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现象出现。

学金融,就在真知灼见APP!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38枚真知币,一起跟北大、清华名师学金融!

本文为〡云图媒介 〡编辑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后台留言申请

关注并回复“学习”有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