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战功赫赫?看看李元吉就知道了,没有多么厉害。

看到网上很多人吹嘘李世民战功赫赫,把他吹得神乎其神,是帝王里最会打仗的,比肩韩信了,还提问李渊为什么不传位给李世民,

那不如来谈谈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元吉吧?

传统史书和电视剧里,李元吉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形象,不学无术,带兵打仗就是挂名的,还经常拖后腿。但是,历史上李元吉可不是这样的,

李渊太原起兵时,李渊集团最有权力的三个人就是左军元帅李建成,左军元帅李世民,中军元帅李元吉。

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以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军隶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军隶焉;元吉为姑臧公,中军隶焉。

当时的李世民19岁,而李元吉只有15岁。他们能做一军之统帅,是他们很厉害?

不是,只是因为他们都是李渊的儿子。15岁的李元吉跟19岁的李世民并驾齐驱,两人级别相同,都是一军统帅。

李渊攻入长安后,李渊集团最有权力的三个人依然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一军统帅。

戊辰,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国公世民为右元帅,徇地东都。.....齐国公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

李渊统一天下后,李唐王朝最有权力的三个人,依然是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因为李世民任中书令,李元吉任侍中;我们知道,中书令、侍中是同级别的官职;李世民任司徒、李元吉任司空;这更明显是一个级别的官职。

癸卯,秦王世民为中书令,齐王元吉为侍中。十月己丑,秦王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齐王元吉为司空。

从这层意义上,玄武门政变前,大唐帝国最有权势的三个人。依然是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天策上将、中书令、司徒)、齐王元吉(并州大都督、侍中、司空)。

李世民战功很了不起?那不李元吉跟他一样了?李世民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儿子,所以李渊给他机会培养他,给他累积战功升资历。

很多人会说,李元吉就是个挂名的统帅而已,真正打仗的是他手下的将军,李世民是真的是自己厉害,他们不一样,这个算不算双标呢?

对于李渊来说,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能力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李世民也没有传说中的神乎其神。不说李世民了,看看杨广吧!

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指挥全军的是高颎,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

因为隋炀帝是亡国之君,所以史书记载计较露骨。

《隋书 》列传第六: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隋炀帝跟李世民、李元吉有多大区别?李世民最后成功了,所以记载历史的时候,就会刻意隐去李元吉、杨广的军功,所以认为李世民战功赫赫。

我们看明朝的历史,明成祖朱棣、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与唐初高祖李渊、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的故事惊人的相似。

朱棣当年靖难,起兵造反时,汉王朱高煦就是朱棣的得力助手,而且立下汗马功劳。

起兵,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

但是汉王朱高煦最后失败了,所以朱高煦的历史形象就非常的差了。

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辞轻佻,为太祖所恶。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临京师。

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于是朝臣举以责燕。

如果汉王朱高煦跟李世民一样,杀了太子,然后逼朱棣退位了,历史怎么记载朱棣和太子呢?

估计会写,朱棣在家急得带着全家自杀,是朱高煦劝他造反,而且造反后,天下一半是汉王朱高煦打下来的吧?而太子是打酱油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世民是最后成功了,如果李世民失败了,那记载的历史,与现在看到的历史将完全不一样的。李渊神功无敌,太子英明神武,李元吉战功赫赫,李世民是纨绔子弟,后来李世民还想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