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打架伊朗遭殃?为何双普纪念易北河会师声明让伊朗彻底怂了?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国际格局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动。而美国和俄罗斯的“化干戈为玉帛”,无疑令国际社会都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美国和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双方在多个领域都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巴不得对方当场去世的存在。

但在4月25日,即易北河会师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美国总统老特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联合发表纪念易北河会师75周年的联合声明,除回顾了易北河会师的辉煌时刻,肯定了易北河会师对尽快打败纳粹德国的历史性作用,还重申了“易北河精神”,表示易北河精神是两国克服分歧,为了更伟大事业而加强合作的典范。

因为美俄两国上一次重申易北河精神是在2010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的联合声明,所以时隔10年,老特和普京的宣言更有历史性意义。


然后,美俄的“联手”理论上让亲近俄罗斯的伊朗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所以伊朗不可避免地怂了下来,比如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绝不会主动挑起和美国的战争。

不过,从针锋相对的火药味到心平气和的声明,并不等于伊朗的服软。在静夜史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新的斗争策略。

自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伊朗作为昔日美国的中东小伙伴就彻底和美国反目成仇,双方也由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龙争虎斗。

对于当时的伊朗而言,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是伊朗摆脱美国控制的重要标志,从此虽然伊朗在美国的制裁下风雨飘摇,但伊朗民众获得了真正的尊严。


而和美国反目成仇的伊朗,却并不意味着和苏联关系的暧昧甚至亲近。事实上,在霍梅尼和美国针锋相对的过程中,伊朗和苏联关系也非常僵硬,因为苏联作为一个志在四大洋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有通过伊朗或者阿富汗走向印度洋的勃勃野心,二战期间更是占领伊朗北部长达5年之久,所以伊朗在痛恨美国的同时,对苏联也没有什么好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人延续了苏联对伊朗的外交政策,所以伊朗对俄罗斯的戒备也从来不曾放松。虽然当下的俄罗斯因苏联解体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经济发展长期一蹶不振,综合国力更是半死不活,但信奉“俄罗斯领土没有边界”的普京,自然不可能得到伊朗的信任。

所以美俄携手理论上对伊朗没有太大影响,最大影响不过是增加了伊朗的外部压力,毕竟之前只是防御波斯湾,而后还需要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不过伊朗这样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俄罗斯长期半死不活,短期内不可能重现超级大国的荣光,自然无法“走向印度洋”。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和俄罗斯的关系虽然微妙,但总体而言还是互惠互利,相互利用。

而虽然美国和俄罗斯重申了易北河精神,但本质上还是相互试探和欺骗的逢场作戏,因为两者存在你死我活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因为一纸宣言而冰释前嫌。再加上美俄宣言针对欧盟的意思要远大于伊朗,所以伊朗更无需担心。

但问题在于不管有没有俄罗斯的作用,伊朗都怂了,而且还不是第一次了。作为温和改革派的代表,鲁哈尼自2013年上台以来,就和先前内贾德等激进的保守派形成了本质的区别,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更加缓和。


虽然美国撕毁了《伊核协议》,并不断到波斯湾巡航挑衅,甚至在一月初于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定点清除”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但伊朗政府依然显得忍辱负重。

毕竟,内贾德在任时的强硬政策,虽然让伊朗民众扬眉吐气,但伊朗面对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民众生活水平更是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开始逐步调整战略,试图通过软化的方式改善伊朗被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

所以,伊朗的“怂”,不是因为美俄今年易北河精神的联合声明,而是很长时间内的策略调整。不过,因为老特政府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得不到积极回应的伊朗最终如何抉择,还需要拭目以待。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