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后冯远征曾拒绝了20多个同类型的剧本

知乎上有这么一段评价: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中国的家庭暴力问题可以逐步得以解决的话。一定不要忘了曾经有一位杰出的演员把家暴以无比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唤醒了所有人面对家暴,反对家暴的意识。在这之前,很多人是羞于谈论家暴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受家暴。一个演员的凭借他演技对社会做出如此贡献,应该说历史上也算是屈指可数的。

这个演员就是冯远征,这部剧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冯远征1962年出生于北京市一个军人家庭。1978年因为想成为一名跳伞运动员而放弃参加高考。结果跳伞没成,高考也错过了,冯远征只能进拉链厂当工人。在拉链厂工作期间,冯远征接触到文艺表演。并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年,冯远征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在三试都通过的情况下,因为形象原因未被录取。在参演了首部作品《无处不飞花》后,于1985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在那里他遇到对他影响一生的人,德国的梅尔辛教授。思想意识超前的林兆华导演在去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结识了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的露特·梅尔辛教授,接触到了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流派。归国后的林兆华提议聘请梅尔辛来北京人艺教学,1986年近六十岁的梅尔辛教授坐了8天的火车从柏林来到北京。

梅尔辛教授在北京人艺教学一个月,并带来了对于国内来说比较新奇的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流派。梅尔辛教授不是在教表演,而是开发各人的表演潜质。梅尔辛教授觉得,每个人都有表演天赋,小时候我们装病、欺骗父母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表演。

图: 露特·梅尔辛教授和冯远征(摄于1986 年)

梅尔辛教授喜欢实际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她的课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运动为主。冯远征很喜欢梅尔辛教授的课程,上课认真听讲,领悟能力也很高。梅尔辛注意到这个专注有天赋的年轻人,并对他抛了橄榄枝。有一天,梅尔辛教授单独找到冯远征对他说:“如果你明年去德国,考我的班,我会第一个录取你。你愿意吗?”冯远征想都没想就回答:“不愿意。”锲而不舍的梅尔辛教授在培训班结束后,再次找到他,正式邀请他第二年考她的学校。远征又拒绝了,当时的冯远征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考上北京人艺,他不愿离开。

1986 年下半年,剧院再次请来梅尔辛教授给学员们上课,这次北京人艺仅负责梅尔辛教授到北京的路费住宿和每天的早午餐,晚上她还要自己掏钱吃饭。她在人艺授课是完全没有薪酬的。

再次来到中国的梅尔辛教授再一次郑重地跟冯远征表示,很希望他去德国深造。当时冯远征还没毕业就演话剧了,他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再一次回绝了教授。

图:冯远征和梅尔辛教授

1987 年暑假,梅尔辛教授第三次来到北京,这一次她不是来授课而是专程来北京邀请冯远征去德国。当时正处于热恋中的冯远征不愿离开,再一次拒绝了梅尔辛教授。冯远征陪梅尔辛教授在北京玩了近20 天,临走时,梅尔辛教授感觉邀请冯远征去德国是不可能了,便对远征说:“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德国上学,就去三个月吧,完整地看一看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教学。带上你的女朋友,我在可以在德国给你们举办婚礼”。

1989年在冯远征感情受到挫折,他想到了梅尔辛教授,想到德国。他写信给梅尔辛教授想去德国,喜出望外的梅尔辛教授立刻给他发了邀请函。冯远征开启了在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2年求学之路。

去到德国后梅尔辛教师帮他交学费,不让他去兼职打工。梅尔辛教师告诉他,他去德国就是去学习格洛托夫斯基的。梅尔辛教授对他一直都是无私的,这对冯远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他出去上课教学从来不谈钱。

到了德国的冯远征像是走进了新的天地,在德国的学习让他意识到国内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德国教育和我们不同的地方。

初到德国的冯远征不会说德语,梅尔辛教授既是他的德语老师也是他的表演老师。同时还像一位“母亲”一样的关怀他。冯远征曾住到梅尔辛教授家一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剧场。

初到德国的冯远征本不想回国,可他意识到自己这张脸想在异国他乡闯出自己的天地可能性很小。在德国两年后冯远征对梅尔辛教授说自己想回中国,梅尔辛教授很失落,不过她还是希望他能好运。

2013年梅尔辛教授病重,冯远征去德国看她,提出想带她回中国接受中医治疗。梅尔辛教授说不用了,我老了,冯远征顿时感觉一阵心酸。

在梅尔辛教授去世后,冯远征再次来到德国的“家”。他说在那个地方他更多是感受到亲情,当年的小剧场现在变成了杂货间,望着曾经熟悉的一切,只是没了那个最关心的人。冯远征眼眶湿润,最后忍不住抽泣。

图:《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剧照

回国的冯远征没人相信他能演戏,他只能从跑龙套开始,在一个话剧社跑三个龙套。演话剧很锻炼人,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求完美。话剧不像电视剧和电影,拍摄不过可以重来,话剧是现场直播,观众可不会在你出错后等你重来。那几年冯远征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台词,每句台词都熟烂于心。

正因为那些年演话剧的经验,再次磨炼了他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深厚的台词功底!

2001年冯远征迎来了事业的契机,他出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李安家和,那个成为很多女人梦魇的安家和。

众所周知安家和的成功给冯远征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人看到他就想打他;轮胎被扎;被怀疑心理有问题;不停向别人解释真的不会大老婆。

同时他成为所有家暴案例必提对象,涉及到相关话题比是他的剧照。冯远征时不时也会在微博上自嘲一下。冯远征说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说话播出后他收到二十多部同类型的剧本,给的钱都很高,不过他都拒绝了,他几乎没有迷失自己,这和他在德国的两年有关。

图:冯远征的微博自嘲

之后他出演了很多经典角色,并获得很多奖项。2004年,凭借《美丽上海》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2月,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饰演娘娘腔劫匪,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2006年,与殷桃、邓超主演反映“无性婚姻”题材的电视剧《爱了散了》播出,反应家庭冷暴力的“无性婚姻”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08年,在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里饰演一个娘娘腔,提名第三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2009年,主演电视剧《侦探小说》,挑战患有人格分裂症的警长刘志文,剧中冯远征不仅首次挑战动作戏,还分饰父子两角。

2012年2月,与李玉刚、余少群主演电视《百花深处》饰演迷恋上了李玉刚饰演的男旦萧俊生 。

现在的冯远征着重在表演的探讨和教学上,他像梅尔辛教授一样成为一个教师。他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悟都教给学生。试图扭转节节败退的中国演艺事业。他说近年年中国的表演教学是存在问题的。如果不说出来,那就是纵容!

2019年12月,冯远征的新书《冯远征的表演课》在北京首发,冯远征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表演金矿”。是否能成为演员,靠的是后天的开发。当你把条条框框都穿到身上,就会被限制住。因此,我们说,要释放天性,超越极限——身体的潜能是无穷的!


“这些书理论性很强,实用性很差。不要说学生看不懂了,我也读不懂。所以我写了《冯远征的表演课》,是相对通俗的一本书。”

除了理论和方法,冯远征还讲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和塑造人物的笔记,他认为这才是在聊表演。

中国大部分的表演老师自己都缺少实践,就是大学毕业,读研,甚至读博,当讲师,再当教授。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实践,他们自己上台演戏没准还哆嗦呢。他的老师怎么教他们,他们就怎么教学生。

有一回,我在上戏看学生汇报的时候,一个女孩念了《复活》里喀秋莎的独白,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

巧的是,我回剧院给年轻演员上台词课,一个女演员跟那个女孩读得一模一样。我就蒙了,她说上学的时候看过同学这么演。我就明白了,全中国现在念喀秋莎的独白都是一个模式。

我们老师永远说我在教表演,我认为这是个误区。老师更应该去挖掘学生身上的表演潜力,为每个个体寻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

《非诚勿扰》里的艾茉莉,只有一场戏,最后恰恰很多人都记住了这场戏。

很多人问我:“冯远征,这个角色是不是特别难演?”我没有觉得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