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蝎子的经历

蝎子和蛇一样是都是冷血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靠毒攻击敌人、猎物。小时候我家曾养殖过一段时间,发觉蝎子是个即有趣又聪的动物。

蝎子习性喜阴、爱干燥。怕风,怕光、怕水、怕潮。我家养蝎的方式分池养和罐养两种。罐养主要针对孕蝎,为了孕蝎的安全生产和对幼蝎的保护。刚出生的幼蝎非常弱小,通体乳黄色,爬在母蝎的腹背上受母蝎的保护,吮吸母体的营养。如果有出生后的幼蝎不能爬上母体,就会被母蝎吃掉,生产后的母蝎十分饥饿,需要急需补食。为了防止母蝎食子的发生,就会提前投放食物,这样母蝎就不会食子了。小的幼蝎也会成为其它成年蝎和天敌的攻击对象,比如蚂蚁和壁虎。一般情况下,幼蝎成长一个月就会具有捕食能力,母蝎也开始疏远幼蝎,这个时候把母蝎从罐中挟出,给幼蝎投些小的昆虫,让其自己捕食。

蝎子是群居动物,如果与异类蝎相遇,就会嗅出气味的不相同,会发生大的撕杀,至到把对方灭了。池养的方式是在院里挖上一排池子,砌砖抹光,池内用瓦片和土块堆成假山,模拟蝎子的生活环境。蝎子怕水,尤其是蝎子的背部上方,如果沾上水,就会有死掉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通常是用一块吸水的海绵放入蝎池,蝎子渴了就会爬到海绵上吸水。蝎池上的水泥盖子,预制时装有透明玻璃





用作观察池内情况,盖子中间是换气管,为了安全起见,管上包上窗纱,防止蝎子逃跑。

养殖蝎子,就要多了解蝎子的习性。有一段时间,发现有大的量蝎子外逃,一直找不到原因。为了尽快找到问题所在,晚上的时候就在蝎池旁观察窗处观察蝎子的活动。因为蝎子是喜欢晚上活动,包括捕食、交配等。池内的蝎子为了逃跑,找准进空气管子的位置,然后大量堆积,象山一样,顶起一只蝎子至到纱网处,那只蝎子伸出钳子,插进网孔,往大处死撑,直到可以钻出去。蝎子钻出去之后,会把尾巴伸下去,下面的蝎子钳住它的尾巴,然后其它蝎子会从它们的身上爬出去,梯子不够长的时候,其它蝎子就会补挂,直到最后一只蝎子逃出。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蝎子很聪明的呀!别急,还有更聪明的呢!

根据蝎子怕水这一特性,为了防止蝎子逃跑,就在蝎池的外围挖上小水槽,用 水阻止蝎子的逃跑。后来发觉这个办法不行,逃出来的蝎子爬到落在水槽内的树叶上,尾巴当船桨,划着水面渡过水槽。

蝎子捕食的时候,会快速的攻向猎物,用双钳死死钳住,尾巴上的毒针快速刺入猎物的体内,毒麻对方,然后开始啃食。蝎子的嘴巴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进食饮水,一种是交配繁育后代。通常情况下,母蝎在交配期会施放出一种气味,引诱公蝎前来交配。如果公蝎被允许接触,就会双钳相挟,跳起交际舞,而其它蝎子见了也会自动躲避。母蝎和公蝎紧紧的钳着对方,拖行着去寻找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地方进行交配。交配时双蝎口口相接,公蝎器官刺入母蝎口中,整个过程大约持续四十钞,一次交配母蝎会终身受孕。交配完的公蝎会立刻逃走,稍慢就会被母蝎吃掉的危险,因为交配完后的母蝎会十分饥饿,公蝎是最好最近的食物。母蝎的体型要比公蝎大的多,又比公蝎的毒性强。母蝎攻击公蝎,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公蝎逃脱。

蝎子喜欢夜间活动,跑起来尾巴翘的老高,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蝎子怕风,即使跑的再快,只要你用嘴猛吹一下,它立刻就会卷起尾巴缩起身子一动不动,这个时候只要你伸手摄住它的卷起的尾巴,毒针就蜇不到了。小时侯我就是经常这样徒手捉蝎子的,但也有被蝎子蜇的时侯。说实在的,被蝎子蜇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疼的找不到地方。正常情况下,母蝎的毒性比公蝎大的多,母蝎中属孕蝎毒性最大,孕蝎全身黑紫黑紫的,看着就让人发悚。夏天的时侯随时会有被蝎子蜇的危险:在鞋子里,衣服上,床上都会出现。我们村里的人有许多各种被蜇的经历,往往是疼的彻夜难眠,打针消疼。不过冶蝎蜇疼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浸入冰水中,疼感立刻会消失,抽出水面,疼痛立刻复来,正常情况下,被蝎蜇二十四小时后,疼感会逐渐减弱,三天以后全部消失。

蝎子是很好的补养药材,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把活蝎泡入盐水中,使其体内排空,然后再放入干净盐水内煮熟,太阳下晒干,油炸后食用味道极佳,也可以入药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