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如何帮青春期孩子以更好状态去备战?

孩子们纷纷返校复学,作为家长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感觉松了一口气,还是更加焦虑不安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案例。

现在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开学,就已经有地方明确放暑假时间了!!


案例一:

上班忙得鸡飞狗跳,下班吵得大哭小叫,这是最近2多月来,小罗妈妈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罗(化名)今年上初三,日常爱打游戏玩手机随着开学时间一延再延,经常在家睡到中午11多,夜里不肯早睡。我和他爸爸的单位复工后,而孩子自觉性不强,没有老师和家长管控,他就经常玩手机,今年中考怕是难上本科线。

这期间,母子俩的矛盾就多了——

作业是抽查,小罗觉得很少被抽到,就侥幸的心态,经常不准时写作业,或者没完成到位,或许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一边聊微信。老师上网课8点,他还在被窝,若是不喜欢的科目,就直接调小声,然后继续睡觉或者拿手机在床上聊微信刷朋友圈。

我都替他着急啊,这样怎考好的学校啊。我要管,儿子不听,父亲又不理不管。每天工作后,疲惫的我回家看到他,更火气。初三的家长,我应该怎样好呢



在疫情期间,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情景呢?

现在看到开学了,是不是“有一种幸福是孩子上学了”的想法?


若有类似的情景和想法,或许需要重新评估下亲子关系,建议看下文。

孩子开始返校,开学后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学校最大限度降低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错峰上下学。同时,作为这届的初三高三学生们,

父母需要给TA一个心理适应期,让孩子逐步适应开课节奏,学校是环境,家庭是健康心理的核心。


重返校园,尤其是初三高三家长如何协助孩子度过此艰难的时期,更好投入备考中,注意以下两点。


一、开学后,家长千万也不能大撒手。


这段时间,经常听到以下家长的话语,不知你是否也曾说过?

1、回学校,我就可以安心省心地上班了!

2、回学校,老师比我更会教育孩子,老师专业许多!

3、回学校,孩子回学校就不会在家那懒散,拖拉偷懒了,不自律了!

回学校,孩子作业能按时完全,不用我们父母那样操心,每天要叮嘱写作业,甚至低年级的家长们,还要辅导孩子们的作业。


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大多来自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越是逃避眼前的现实,越会陷入痛苦的境地,只是在不同时间和事件去呈现出来。“温暖、和谐,亲密”家庭,能滋养孩子,让他更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更能快乐学习。刚回学校,他需要一段时间心理适应。


孩子是否专注学习,安心读书,脱离不了我们家庭是否能给予稳定的持续成长环境。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拥有稳定环境。夫妻亲密,互相尊重彼此,不争吵。

1)不在家谈论工作上的失误;谈论时尽量传递正能量;

2)不要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填满,运动和饭后聊天。而不是控制孩子的所有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

3)饭桌上或孩子自由活动时间,不聊学习,多聊Ta感兴趣的话题或生活中有趣搞笑的事情(当父母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这点尤其要注意,许多父母在孩子吃饭时,就习惯问成绩和复习情况,不仅影响孩子消化功能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孩子的轻松神经元,不利当天的复习状态。


二、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需要我们父母真正地学习如何与青春期TA 沟通?

沟通的前提:建立更信任和亲密的沟通关系。学会身份的转变。

以往是良师和教练 →现在是益友和顾问。

许多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习惯用原有的沟通模式和相处方式,继续用说教说服或命令或力量打压的方式,本以为能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起初TA是冷漠地不理睬,到后面是以最大的力量来反击你。

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的特征。逆反期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崛起,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好的结束。青春期的孩子一旦获得他人的理解,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和成就感。相反,一旦遇到失利或失败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住着魔鬼和天使,唯有父母的爱与支持,能够帮助他们走向光明,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面对青春期的叛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教养方法和角色,应该从“控制者”的角色转变成引导者和陪伴者


如何从以往的良师和教练的角色 转为是益友和顾问?

从三步做起。一听,二看,三转念。

一听:带着尊重,好奇,平等的状态,去听到TA最在意的人和事。


尊重孩子的心理边界,不去过度管控他。许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要求孩子或帮助孩子做决定。甚至偷看孩子的手机,进孩子房门也不敲门, 随便打开翻阅TA的东西。青春期孩子特别有主见,千万不要再做全知全能的父母,要

学会适当地装傻。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

① 用同理心回应孩子,让TA知道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爸妈也有过。

② 好奇心问“你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评价和指责。


二看:看到我们自己的状态,非只盯着孩子的叛逆状态。


看到自己的情绪:

作为父母的我们此时情绪是 平静-急躁,轻松-紧张/焦虑,淡定-愤怒/不耐烦。

觉察自己内心的变化:

清楚知道彼此的界限。觉察到我对孩子的行为,是否有越界,这个行为究竟谁是配角和主角。

接纳自己和孩子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做不到

更要接纳允许自己做得不够好。

“一个无法自我接纳的父母,很难养育出自我接纳的孩子”

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助力。不是让孩子做100%,而是陪孩子找到适合它的节奏(好奇地探索,哪些是孩子所感觉好的时候,那时候孩子在做什么?)



三 转念 ,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


1、问题是成长的好机会。(曾在课堂分享中,给到一个简易“粗暴”的土方法,那就是当你被孩子气到十分焦虑和愤怒时,请大力地拍大腿

2、想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想一想“孩子这样的想法/反应/行为一定有TA的原因”

“如果我是孩子,遇到此事,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每个行为的背后, 都隐藏着需求。

我们需要去看见I see you.而非老盯孩子的行为事件,更不是只看到负面行为。(深度倾听,他的内在需求,即他的行为背后是什么?)

我们父母需要学习如何与青春期的TA 沟通?今天为主分享对自己沟通(对内)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前提。从一看二听三转念,先做好自己,学会身份的转变,建立更信任和亲密的沟通关系。

开学,请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会容易焦虑紧张,我们父母要学习如何更好陪伴他们度过此场暴风雨。

经历疫情中的中高考生:安全感, 掌控感将会有一些下降。所以,此届的他们,更需要我们父母如何沟通相处,让我们一起学习成为孩子们的益友和顾问。

先关心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是什么样的父母?而不是我们自己要做什么?

接下来将推出文章《经历疫情,如何与孩子相处助推中高考逆袭》,敬请关注。

中高考实质考什么?不但选拔基础及能力较强的学生, 也是选拔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

同时, 是父母之间的比拼:比耐心,比家庭教育方式,比抗压能力.....


作者:陈丽纯,暖心理 公益咨询师

11年专研沟通情绪技巧(婆媳/两性/青春期的沟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学前教育协会早教专委会特聘讲师,广东省心协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特聘讲师;

多家心理机构的签约心理咨询师和讲师。新浪微博:陈丽纯心理咨询师, 私人微信号: chenlc04。当您在孤独、迷茫、压抑、无助时,只要您信任,陪伴着你一起寻找前方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