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赞】使出妙招!贫困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来家庭经济困难,

如今日子却越过越红火!

短短几年,

前楼镇下西坑村养殖户许华彬的

生活发生大变化!

怎么做到的?

快来看其中的“奥秘”!

“通过小额信贷、结对帮扶和镇政府的补助,我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这次拆掉原有的木质泡沫渔排,新建了80口塑胶渔排,再过几天,装上渔网,放上鱼苗,到时我也可以成为养殖大户了。”近日,在前楼镇下西坑村渔排养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华彬望着刚建好的80口塑胶渔排,激动地对前来关心慰问的县镇村扶贫干部说道。

在渔排上,许华彬一边在几格木质网箱上投放饲料,一边指着刚建好的塑胶渔排介绍说:“这种塑胶渔排比起以前的木质网箱,它能更牢固,抗台风更强,也更环保,而且使用寿命能达到15年以上,这样一来,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减少建渔排的成本,更能提高经济效益。”

现年38岁的许华彬,一家五口人,父母年老多病无劳动力,妻子在家带小孩,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许华彬到螺船做杂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镇村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根据他的现状,鼓励他靠发展生态养殖脱贫致富。

2017年,他在挂钩干部的帮扶下,小额信贷3万元发展海水养殖,在30口木质泡沫渔排上试养泥猛、金鲳鱼等,在他的精心照料下,2018年实现增收2余万元。2019年又将渔排养殖规模扩大到46口,还养殖30亩龙须菜,实现增收6余万元。

今年,前楼镇在海上开展养殖综合整治,在全镇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材料逐渐替代传统海上养殖设施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到渔场渔排升级改造中来,许华彬等贫困户纷纷响应。

发展生态养殖,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子。“为了帮助我们学好技术,县镇扶贫干部给我们培训学习的机会,组织党员养殖大户现场指导养殖技术,分享养殖经验,使我对未来的发展和脱贫致富充满信心。”许华彬介绍说,这次建塑胶渔排,政府每格补助3000多元,自己再筹措投入10多万元。

“许华彬搞生态养殖是我们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镇通过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及扶贫政策,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前楼镇党委书记沈添顺介绍说,该镇坚持输血造血并重,为养殖户开展专题培训、入户辅导、实地指导、联户送学等方式,深化“干部当师傅”活动形式,健全农办、农技站、海洋渔业站等镇直相关部门联系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站制度,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等脱贫攻坚工作落地实施。目前,前楼镇的2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青枣、莲雾种植和龙须菜、渔排等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

实现脱贫致富!

必须为好举措点赞~

来源:东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