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最神秘的7个字,曾让袁术败亡,却被曹丕和司马昭争抢

原创首发 抄袭必究

一、袁术为啥敢称帝

三国时期虽早已过去,但至今却还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比如好哥们间边喝边互相吹捧,咱却说这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比如第一去干啥事时,就说是"初出茅庐"……那么生活在三国时期的人们,是不是也如现在一样,受过去的影响?自然是了!但对于现在来言,却是个反面例子......

公元191年,江东猛虎孙坚战死,袁术便收养了孙策。当时孙策才16岁,埋葬完父亲,守孝完毕后,孙策决定替孙坚报仇。但由于孙坚的旧部都被袁术给吞并了。在公元194年,孙策去找袁术,几经周折后,终于带走了些兵马,但最终代价却是把当年孙坚得到了皇帝的玉玺留给了袁术。袁术喜出望外,果真在后来称了帝。都言袁术是"皇帝迷",也都鄙视他短视。但这真有点冤枉袁术了。因为三国时诸侯并起,谁都明白汉朝的气数已尽。而袁术之所以表现的最积极,就是因为他受到了7个字的影响。

二、三国时最神秘的7个字

这7个字出自《春秋谶》,可谓是影响了整个三国时期,无论寻常百姓,还是如袁术这般的诸侯,都没法摆脱。这7个字正是:代汉者,当涂高也!

意思就是说:汉朝气数已尽,注定了有新的"真命天子"出现,代替汉朝。而这个代替汉朝的"真命天子",便是"当涂高"。问题是,啥叫"当涂高"?根本没有解释,无论三国时期,恐怕直到现在也没谁能明白。但袁术却坚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当涂高"。

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就有两条。第一,由于当时五行说盛行,汉朝被认为得了"火德",所谓"火生土",能代替汉朝的必然要有"土"。袁术的袁字,就有一个土。其二、袁术,姓袁名术字公路。袁字有"土"了。术,有"城邑内道路"的意思,还是有"土"。公路,这个更简单,不多说,又有"土"。所以袁术就坚定认为,这个"当涂高",就是指自己。

如今袁术又得到了玉玺,更让他感觉美妙非常了,所以袁术称帝了。但美妙的感觉总是短暂,称帝三年后,就被曹操、刘备、吕布和孙策联手干掉。死前想喝蜜水,手下却道:"老大对不起,只有血水!"袁术一口血吐出,死了!

三、曹丕和司马昭争抢

按理说,前有袁术为例了, "代汉者,当涂高也",理应消停下来才对,但哪料随后就被曹丕给当宝贝,给拾起来了。那么曹丕信吗?信也好,不信也罢,都不重要。对曹丕来言,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符合"天意"的当皇上。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曹丕手下一位叫许芝官员,应运而出了。在建安25年,他对"代汉者,当涂高也",引经据典地做出了新解释: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意思就是说:当涂高,这三个字,就是魏(王),因为在宫殿祠庙前,都建有两个大的高台,而台上又建起楼观,在两台之间留个空阙的地方,所以这种建筑就叫阙或双阙。而魏就代表着"两观阙"。

反正笔者看着这个新解释,还不如袁术那个呢,不过曹丕却非常满意,终于拿到"天意"了,所以曹丕夺过这7个字的解释权后,也跟着登基称帝了。正因为是受了曹丕的影响,在司马昭掌控曹魏政权后,也开始先抢夺这7个字的解释权,但司马昭却分为两步。第一步,逼着皇上封他为高都公。因为这个"都"字,含有道路的含义,等于先回归到"土"上面来。

之所以前面非要加个"高",意思就是说,你曹魏说自己是"当涂高",代替了汉朝,那我司马氏就要"超越并盖过你曹魏"。故而第二步便是,司马昭再封晋王,所谓晋级、晋升,进行再一次确认"司马氏高过曹魏,并凌驾其上"。

这显然就推翻了曹魏是"当涂高"的意思了。因为,司马家给出了最新解释:真正的"当涂高者",应是徐徐高升,最终超越你!果然后面的司马炎,便拿着这个新解释,顺利称帝了。

其实,本来就是7个莫名其妙的文字,但在三国时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解释,最后竟成了三国时最神秘的7个字,并影响了整个三国时期。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想知道更多的历史故事,就多多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