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土地鸦片,过量的使用正在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化肥:土地鸦片,过量的使用正在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1840年德国化学家莱比锡(Liebig)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这一学说慢慢变成现代化学农业的金科玉律。此后一百多年里,化肥工业迅猛发展,覆盖了全球的农业生产,依靠化肥农作物的产量的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那些不依赖化肥的传统农业被挤到几乎可被忽视的角落。

化肥的大量使用源于人类对农产品产量近乎贪婪的追求。当人们通过使用化肥对土地产生刺激,短期内土地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后,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化肥生产者、农场使用者或者农民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将化肥推上了现代农业舞台的中心。

都是过量惹的祸!

当施用化肥增产的效果下降时,人们开始不断地增加化肥的施用量。据2010年的统计,国内化肥施用量在225公斤/公顷警戒线以下的仅有黑龙江、贵州、青海、西藏和甘肃,其余省份全部超过,前四名都超过了500公斤,依次是海南、天津、福建和广东。预计到2020年广东、福建、北京和天津将超过或接近600公斤。全国总使用量将很有可能突破6000万吨,平均全国单位使用量也将接近500公斤。

当过量施用后,严重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生态链,使土壤失去活性功能成为死土。有些常年大量使用化肥的农民戏说地越来越馋,其实根本不是地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目前世界平均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约120kg。

增量不再增收

当化肥的使用者发现,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增产效应却开始下降,80年代每公斤化肥的增产效果可以达到1:20,到了21世纪仅为1:5,而化肥的施用量却从40公斤/公顷提高到400公斤/公顷,投入成十倍地增加了可收益却下降了。

土壤问题显著

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土壤养分单一、肥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作物品质,而且污染物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化学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的短缺问题。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部分地块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病菌量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超量使用化肥使果蔬生长性状低劣,并且容易腐烂,不易存放。导致粮食和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过量使用化肥极易使庄稼倒伏,而一旦出现倒伏,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过量使用化肥还容易发生病虫害。比如使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易遭病虫的侵染,继而会增加防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食品的安全性。

加剧环境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当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迁移至周围的土壤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使河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出现部分河流、湖泊的鱼虾发生死亡的现象。

过量的化肥还会渗入20 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若长期饮用此类水源就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 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

浪费大量紧缺资源

化肥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生产原料紧缺。如氮肥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现在则以煤和天然气为主,这些都是我国紧缺的资源。而且每年化肥生产还要消耗大量高品质的磷矿石,而磷矿石也已被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的紧缺资源之列。有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5%;每年化肥生产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1亿吨;并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量超过4500万吨,而全国氮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

在现如今中国的农耕土地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地肥力下降的情况下,再依靠化肥的结局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土壤污染。

过量施用化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鸦片,以摧毁长期安身立命的本钱(土地地力)为代价得到的短期愉悦,在比较效益逐年降低时,获得的愉悦感越来越少,于是加大投入(化肥)企图提高收益,结果投入越多,本钱越少,最终两败俱伤。

控肥减肥,不要让化肥的过量使用成业农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