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在孟克德古道,遇见最美的你

本文作者:阿杜

去年,参加新疆喀纳斯徒步时,徒步中国户外俱乐部(下文简称“徒步中国”)的领队向我推荐了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最东段的孟克德古道徒步路线。

在他的介绍中,“独库公路”“风景如画”“难度适中”“途中无需趟刺骨的冰河”,这几个关键词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今年7月,当“徒步中国”发布国庆期间孟克德古道徒步召集帖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装备!装备!

这些年来,参加的户外露营活动也不少了,但也仅仅局限于露营一天的活动,类似孟克德古道这类连续野外露营4、5天的徒步活动还是第一次。从精神、体力、装备方面都需做好充分的准备,绝对不能沦落为别人眼里“猪一样的队友”。


本次活动的领队在微信群里反复强调装备的重要性,要求队员一定要按照防水、防风、防失温的“三防”原则配置装备,并建议使用驼包装置物品。


10 月1日21 时,我们到达本次活动的集合点,位于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碾子沟的汉庭酒店。两位年轻的协作已经在候着我开包检查装备了。他俩对着物品清单,按照标准,从睡袋、充气垫、帐篷、手套、头灯、雨衣、快干衣裤、徒步鞋、冲锋衣等,逐一对照实物进行检查。装备不达标者,不予参加活动。


出发之前,早知道有检查装备这一码事,但以为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没想到这次是实实在在动真格了 。

(领队和协作帮助队员们安放行李)

当全体队员顺利安全走完孟克德古道后,我深刻体会到活动组织者在出发前对队员进行装备检查,是户外领队对队员负责的表现,也是户外领队应该有的专业操守。为“徒步中国”的领队点赞。

为什么还不失联?

依照计划,10月2日6时,54名队员、3名领队、4名协作,总共61人组成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地从汉庭酒店出发,搭乘大巴车到乌鲁木齐火车站前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然后坐汽车经过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进入独库公路行驶70公里,最后进入孟克德古道的起点。预计14时进入深山无人区,手机将接收不到信号,直至10月6号出山。

(大包小包,不像是去徒步,更像是逃难。)

队友MF、HB一大早就在朋友圈发信息,昭告天下,其将失联五天。

10时许,我们到达奎屯。此时的奎屯飘散着小雨,户外活动最害怕的就是遇上这种天气。61个人分乘几辆汽车到达独山子时,收到了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因大雾弥漫,独库公路不能通车了。这条贯穿天山南北的深山公路,以路陡弯急、易塌方著称,为修筑它,161位工程兵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万般无奈,大家一边找地方解决午餐,一边等候通车消息。

15时,云雾仍未散,MF和HB还在朋友圈里回信息,朋友们都急了,纷纷回言“你怎么还不失联?”是呀,何时才能失联?此时,只能祈祷老天垂怜我们不远万里而来,拨开云雾,让我们一睹独库公路之真容。

被称为本次活动的“三巨头”的行摄匆匆、不乖、白狼领队一刻也没闲着,绞尽脑汁,四处周旋。行摄匆匆代表“三巨头”表示,在保证队伍安全的前提下,“徒步中国”一定会不计成本,想方设法,倾尽全力,让大家到达徒步起点,完成徒步。


果然,他们没有食言。“三巨头”采用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分段分批分次,将我们61号人于23 时送达到靠近原计划徒步起点的乌兰诺尔森林管护站。众人此时已是心力交瘁,在管护站前的空地匆匆宿营。


事后听说,另有还有80多人的队伍因无法进入徒步起点,被迫取消活动或改变徒步路线。这也成就了行摄匆匆所言的局面:国庆期间,“徒步中国”将孟克德古道包场了!

大山里来了一群欢乐的人

10月3日9时30分,天刚大亮,在迷雾中,队伍拔营出发,正式开启徒步模式,同时也进入众人企盼已久的失联模式。


踩着乱石块,沿着发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奎屯河逆行30分钟后,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自从知道孟克德古道以来,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条休闲路线,它的路面如喀纳斯徒步路线一样,一马平川,全是高山草甸,再不济也只需跨越几个小坑或乱石堆,实在走不动了,还可以被路过的皮卡车搭载到目的地。


我低估了孟克德古道的道路艰险,小觑了西汉时期乌孙人西迁的行路难。这条路线的前半程,几乎是沿着前人走过的路迹,在堆满乱石块的河床和坡度几乎是80的山坡切面中交替行走。

在山坡的切面行走时,需胆大心细,扎稳身体重心,稍有不慎就会滚入200米深处、奔流不息的奎屯河中。感恩于上天的眷顾,国庆前后这几天没有下大雨,否则,路迹湿滑,将提高行走的难度、降低安全系数。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了成路。若干年后,孟克德古道如果被走成了康庄大道,应当计上我们奉献的一串串的脚印。

我小心翼翼地尾随队伍,且行且摄。

14时,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列的队员们突然停止了脚步。原来,领队和马帮失去联系了。本次徒步,队员们只需背负自己的路粮、饮用水、头灯、雨衣、防寒衣物,轻装上路,露营装备、备用衣物、五天的食物等物资,全由三位哈萨克族兄弟引领的10匹马组成的马帮负责驮运。


如果马帮彻底失联,我们将陷入失温、失粮的困境,必须沿原路返回出山,终止本次徒步,这是大家最不愿意面对的结局。领队们一边嘱咐队员就地休息等候,一边派谴体力充沛、熟悉路况人员原路返回搜索马帮。

基于对“徒步中国”应急处变能力的信任,马帮的失联,似乎没有给队员们的心理带来多大的波动。在等候的间隙,在深山河谷中,他们充分放飞自我,追寻开心快乐。有的人漫步到苦杨林里,寻觅人、牛与大自然的和谐;有的跨入河床,在河床上摆弄各种造型,引来无数相机的聚焦;有的围坐在篝火旁拉歌,为国庆70周年献礼……


经过两天的同甘共苦,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原本素不相识的队员们已经紧紧地糅合在一起。

19时30分,暮色四合,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马帮到来了!原来,有一位哈萨克族兄弟受伤了,行走困难,和大队伍的距离越来越远,超出了对讲机的联系范围,以致失联。


队员们顶着头灯,在夜色中支起帐篷,领队和协作们着手为64号人准备晚餐和烧灌热水。23时30分,美味的四菜一汤入肚后,队员们纷纷进入帐篷休息。遵照领队的指示,明天8时起床,9时上路。此后的几天,我们基本上是遵循这种节奏作息。

蓝天丽日好风光

10月4日,天气晴朗了,马帮也回来了,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领队发话,乘着风和日丽,今天必须把前两天因交通不畅、马帮失联耽误的路程赶回来,预计路程30公里,用时10小时,途中将经过孟克德古道的精华景点,俗称天湖的乌兰萨德克湖。


面对着蓝天下金黄的秋色,我们除了用心、用眼体验感受,就是用镜头记录了,此时,文字已显得苍白无力。

翻越达坂后,我看到了春天

10月5日,依然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今天的重头戏是翻越海拔 3495 米的门克廷达坂。达坂即“山口”之意。先上升800米海拔到达垭口,再下降900米,最后到达东德萨拉夏牧场。


昨天10小时的行走,消耗了队员们不少体力。上升800米对耐力稍弱的队员是一个挑战。上升200米后,一起出发的队伍就零零散散分成几条阵线了,队员们的体力储备也立现高下。行摄匆匆领队一路为落后的队员打气加油。

大约14时,全体队员全部到达垭口,一阵欢呼雀跃、照相留影。

因担心呆在垭口时间太长受寒着凉,领队们敦促大家收拾行李下山。上山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举步维艰,难!下山,尤其下雪山,路面湿滑,也难。

下到山底时,扑面而来的竟然是绿油油的草地,一度让我产生穿越到了春天的错觉。在深秋的10月,在新疆,我们见到不应该是金黄色的草地吗?

距离东德萨拉夏牧场还有2公里时,下起了小雨。我不敢再留恋这秋天里的春天,加快步伐,必须在天黑前到达东德萨拉夏牧场搭起帐蓬,否则,只能在湿漉漉的帐蓬里度过一个无眠的雨夜。


到达东德萨拉夏牧场的营地时,雨,停了,一阵阵清香的羊肉味扑鼻而来------牧民大姐已炖好羊肉等着我们了,一切依然是如此美好。

步入阳光大道 ,感恩所有的遇见

10月6日,是出山的日子。领队们体恤我们连续两天走了10小时的路程,让我们多睡一会,将起床时间推迟到9时。尽管如此,我还是将闹钟调到7时30分,早早起床,独自一人,走上山头,再一次流连于秋天里的春天。

11时,大队伍离开东德萨拉夏牧场,顺着孟克德河,在阳光大道上步行8公里,到达尼勒克县315省道,顺利完成“徒步中国”2019年国庆孟克德古道徒步,累计徒步68公里。

本次徒步能够顺利完成,要感谢的方面有很多。


首先,感谢上天的厚爱,让我们在徒步的五天里经历了雨、雾、冰、睛天气的变幻,尽情领略了天山脚下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其次,感谢“徒步中国”的3位领队和4位协作。为了我们这支不乏户外菜鸟的队伍,他们操碎了心。他们背负着重装,引领队伍前行和殿后。危险之处,总能见到他们守护的身影。当队员们进入梦乡时,他们还在忙碌地收拾队员们就餐后的餐具、清理环境。

清晨6时,他们又开始准备早餐和烧灌开水, 一天只能休息4、5个小时。还要感谢三位哈萨克族兄弟,为了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日夜兼程,特别是那位受伤的兄弟 ,瘸着腿、带着马匹,坚持走完了全程。


最后,感谢我们54队员,在五天的孟克德古道行走中,行为举止文明、礼让、有序、包容。整个行程只留下了脚印,没有留下垃圾。在险峻、狭窄的路迹上行走时,相互谦让、扶持。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大雾弥漫阻碍交通的第一天,饥寒交迫的状况下,分批分次等候车辆的时候,队员们严格按照领队安排的乘车顺序,没有任何责怪、没有一例争先恐后事件发生。


2019年10月2日至6日,在孟克德古道,感谢所有的遇见!感谢遇见最美的你!

END

2019年 跟《徒步中国》一起每天发现新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