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得过巴铁,但未来仍难惹得起中国

26日印度空袭巴境内目标,昨天巴军又击落印两架战机,眼看印巴冲突要持续升级,如若抛开他国干预因素,两国爆发全面战争最后的胜利方会是印度,战争实际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印度是当前全球GDP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很多人都担心未来更有人口红利优势的印度会构成中国极大的威胁甚至超越,但我认为可能性非常低,本文主要从教育、就业及科研投入角度来剖析一二。

(阅读本文前可以补充一下 ,先了解下印度GDP的水分大,增速不靠谱的基本情况)

(1)国民教育水平决定人口红利的质量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逻辑:谷歌、微软、FB等美国顶尖企业印度裔高管数量显著高于华裔>>>印度的精英教育发达>>>精英带领印度GDP高速增长

这个逻辑的核心BUG就是印度裔他们是美国人而非印度人,是在给美国GDP做贡献,而不是给印度GDP做贡献,印度的精英教育更多像是在给欧美发达国家输出人才,被“夺取脑力”(中国也类似,但情况远没印度那么糟糕),为什么?印度缺乏的大规模受过基础教育的普工去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精英们纵然有天大的抱负也没有良好的环境来施展,只能出走!​

​而

当前印度的文盲率还远高于我国本世纪初(印度对文盲的定义模糊,估计水分也不小)......而这不能怪印度推行义务教育制度的执行力不力,只能说中国人的执行力简直恐怖

​粗入学率指的是 入学总人数(不考虑年龄) 与适龄入学人数 的比值。印度当前在高等、中等教育的粗入学率仍落后20个percent,乘以基数就是劳动力数量的直接差距,而质量的差距就更显著了,可从中印两国PISA国际测验结果可见一斑。

​印度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快速提升公共教育支出,但进入本世纪以来从 公共教育支出/GDP 的比值上看,反而是中国不断在提升,而印度却在不断下降!

(2)基础教育在就业结构上的直观反馈

印度GDP权重仅15%的农林牧渔业却占据了全国50%的劳动力

,而我国因基础教育的大规模普及,使得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效果显著!

​印度第三产业GDP权重高达60%+,却仅占全国30%的劳动力,也印证了其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效率的低下,第三产业GDP的水分也不小!

解放女性劳动力,这对社会的贡献不言而喻,印度2015年女性15岁以上识字率官方仅63%(实际会更糟糕,印度除了严重的性别歧视外,有限的教育支出使得大量的学校基础设施太差,缺乏公厕问题让不少女性无法入学或顺利完成学业),反馈到女性劳动参与率就是很难看的30%不到!​

​教育对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印度在教育投入的绝对值上本就与中国不在同一量级上,公共教育支出/GDP 反而与我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产业升级几乎复制不了中国的效率,竞争力自然更会大打折扣!

(3)科研投入的差距

本世纪以来,我国在科研经费的投入近乎疯狂,一跃成为和美国同一量级的科研大国,在众多领域的技术突破+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制造成本优势,使得国际竞争力飞速提升,从逻辑上讲印度也能复制这条路线,但事与愿违。

​印度在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中印 R&D投入/GDP 比值反而从本世纪初的1.3拉开到2014年的2.5, 直观的反馈就是专利申请量印度被拉开了2个数量级的差距,即便用全球公认含金量最高的PCT专利申请量来对比,2017年我国是4.88万件,而印度仅0.16万件。未来在工业4.0和AI变革下,印度当前的科研投入并不能带来超预期的产出和竞争力,而快速膨胀的人口反而更大概率的成为印度的负担!

看好印度无外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人口红利,二是西方民主制度,前者从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上看基本可以判定复制中国的这么高效的进阶历程可能性微乎其微,后者则是其提升行政效率很大的阻碍因素,在工业化现代化未完成前而过早实行西方现代民主制度,往往会是个悲剧。

“中国GDP约是印度的5倍多,印度维持当前的GDP增速,即可在本世纪下叶反超中国GDP”的论断显然是屁股决定脑袋,印度对公共教育和科研经费投入受制于政治、经济(尤其是温饱不能解决)、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而掣肘,更是不断被中国甩开,未来拿什么赌竞争力来实现GDP反超中国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并关注我的公众号:对数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