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火箭军某部卫勤救治训练上演暗夜救援大片

为提高战场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战时可预防性战斗力损失。连日来,火箭军某部扎实开展战伤救治技术训练,重点在临机处置、火线救护、战术救治、战术后送等核心技能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特殊环境下救治能力。

“‘敌特’在恶劣天气掩护下,空降至我阵地周边,发生交火,01时16分收到前方求救信号……”卫生队军医刘林灵收到救援任务后,迅速组织人员收拢,装好救援装具,冒雨机动前出。

“宿营地东南角,一名哨兵,左腿骨折……”救护车刚开进阵地就遭遇特情。驾驶员迅速反应,将救护车驶入安全地域,确认战场环境后,小组成员马上推开车门,越出车厢,屈身跃进,立即按照战术动作搜寻伤员。

“东南侧30米,发现伤员一名……”搜救人员立即警戒设防,两名卫生员匍匐接近伤员,迅速判断伤情,在地形和警戒人员掩护下,止血、包扎、上夹板……3分40秒,救治完成,救援小组两名卫生员用担架抬起伤员,火速后送救治……“真正上了战场,情况比演练复杂得多,把训练当作实战才能做到临危不乱。”经过多日历练,卫生员王鹏对实战化卫勤训练已有深刻认识。

暴雨突降,硝烟不散。笔者看到,在可视度极低的情况下,指挥员没有降低丝毫训练标准,并连续设置敌军再次进行火力袭扰、伤员出现致命性外出血、救治后送道路受阻等特情,救援组卫生员见招拆招,沉着应对,高标准完成特情课目处置,实现战场救援与后方战救过程的“无缝对接”。

作者:万真洪、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