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战“疫”一线 急诊先行

“我肚子痛,要去哪个科室看?”“被狗咬伤了,怎么办?”……17日,在建阳第一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处,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随着复工复产的节奏加快,就医患者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压力也越来越大,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一刻不敢放松,打起精神,迎接新一轮挑战。

急诊科



今年的春节,对建阳第一医院急诊科而言,仿佛就在昨天。疫情来袭至今,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难得有休息时间,连轴转工作,忙碌得不知白天黑夜,忘却了时间流逝。


在危险中勇敢逆行


急诊科作为面对疫情的最前沿,从接到防控命令的那一刻起,全体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戒备状态。


1月24日,除夕夜。晚上8时许,急诊科120电话响起,“有一对父子乘坐高铁时,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有接触史,请派出负压救护车接诊至医院检查。”接到电话后,急诊科医生翁启顺、护士林晶、司机余泽龙没有片刻犹豫,马上穿戴好防护用具出发,将父子俩安全接至医院检查。


1月25日,接到医院取消春节长假的通知后,急诊科全体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及时到岗归队,第一时间投身战“疫”大潮。从接到命令开始,急诊科主任何煜峰就结合紧急预案,积极协调院科各项工作,多次召集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各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重点学习急诊转运、分诊,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急诊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防控风险大,责任重,患者来医院就诊的首次接触就在急诊科,其中不乏有和疫区人员接触但自己不知情的患者。而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胆怯和退缩,毅然冲锋在一线。”何煜峰说。


2月7日上午,一位昏迷的老太被家属急匆匆地推送至急诊科。急诊室的祝章宾、王彩石、葛秀媛三位医生立即上前检查,此时患者瞳孔散大,没有意识。大家立即将其送至抢救室抢救。与此同时,另一边医生立即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询问道:“患者是否近半个月有去外地或和外地回来人员接触?”其家属告知没有。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积极抢救,患者仍无生命体征,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医生便向患者家属宣布临床死亡。此时,患者家属突然说:“忘了和你们说,1月8日,她侄儿从武汉回来,之前和她同住一起。”


大家一听,立即警觉。“如果老太感染有新冠肺炎病毒,那么在场多人均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家立马将情况上报科主任何煜峰。他立即下令全科进行消毒,所有参与抢救和患者有接触人员自身二次消毒,并先到一间病房暂与其他人员隔开,随即立刻上报医务科及院部,待专家会诊后意见看是否需要隔离。经专家组讨论,患者侄儿1月8日回建阳已有1个月,过了居家观察隔离期,且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患者接触感染可能性较小,大家相对安全,可以不用隔离,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高压中持续战斗


在这个春节里,大家没有了团聚,只有战斗。除了接诊急诊病人,同时,急诊科还承担新冠肺炎病人的预检分诊任务。预检分诊是做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所在,护士长孙艳带领着姑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值守,不敢有一丝松懈。她们对每一位进院人员仔细询问,测量体温,认真做好登记,并做好发热门诊病人的引导,生怕漏掉一个发热病人,做到24小时值勤在岗。急诊科党员积极参加防控疫情急诊救治先锋队,备班医生主动要求将急诊呼吸道感染与普通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犬伤患者分开,减少一线人员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春节至今,急诊科接诊了400多位患者,大家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把好医院的第一道关口。


120救护车是阻断疫情的重要保障,所有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都必须120出诊,出院病人、转院病人也必须要救护车转运。这对本来就人手紧缺的急诊科来说,任务繁重,压力不小。但急诊科团队毫无怨言,接到任务,立马行动,有时一天下来真是车“不停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大年三十至今,急诊科已接诊病人170人次。如今,随着外防输入的压力增大,急诊科的120救护车队伍还要经常往返高铁站、医院、隔离点,接送境外人员。


建阳第一医院急诊科的20多位医护工作人员中,有4人来自省外,过年期间因工作原因都无法回乡过年。急诊科医生王彩石是陕西人,到急诊科工作已有三四年,几年来他都没时间回家乡过年。“今年因疫情原因更加忙碌,每三天值一次夜班,三餐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加上职业暴露,心理上也有一点负担,确实很辛苦,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为我们团队感到骄傲自豪。大家团结互助,必将早日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役。”王彩石说。(转摘:《闽北日报》 记者:徐陆锋)

来源: 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