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狄仁傑政治歷程:一生官至三品,武則天為何對他又貶又升

終唐一代,是中國歷史上名人最多的朝代,韓愈、懷素、陸羽都是唐人。唐人的武力也到達了古代頂峰,李世民、李靖等善戰者很多。武則天也出生在唐代,而且她登太極、改國號、用酷吏,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狄仁傑就是武則天榻下的一代名相。



狄仁傑政務之路

當年,狄仁傑以一介書生中舉時,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傳說中狄仁傑自幼就聰慧非凡,他曾對官府的官吏說:“我在和書中聖賢對話,哪有空理會你們。”聰慧非凡,傲氣也非凡哪。大畫家閻立本曾任河南道黜陟使,有案子需要審問狄仁傑,見狄仁傑德才兼備、氣度昂然,不由得稱讚道:“真是滄海遺珠”。


這樣一個人,中舉之後肯定是要大幹一番了,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我們都知道,狄仁傑是有名的斷案高手,中舉幾年後,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剛上任,狄仁傑就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他找出了大理寺積壓的案子,這些案子積累多年,堆滿了案頭。



他辨別仔細、斷案高明,很快就審理完了。所有案子涉及到的人員一萬七,這裡面無一人喊冤、無一人申訴。真是把案子辦得又快又好。


到此為止,狄仁傑已不負閻立本的厚愛,打出了自己的名堂。世上又有幾人能擔任這要職,不負社稷栽培,為萬民造福利呢?可是,狄仁傑明顯不是那麼簡單的人,他還要封侯拜相,名流千古呢。


狄仁傑的仕途十分平穩,但並不意味著庸碌。他外放寧州刺史,處理民族事務滿意到當地百姓為他立碑紀念;他充任江南布政使,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改任文昌右丞。任豫州刺史時,他當面斥責宰相張光輔縱兵不收,被張光輔回朝彈劾。一路兜兜轉轉,終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傑初次拜相。



狄仁傑與酷吏的鬥爭

狄仁傑一直是朝廷命官,武則天稱帝建周後,便一直為女皇效勞。可是,武則天雖喜歡狄仁傑,卻不完全信任他,說到底,他們更類似於一種工作關係。朝堂上,武則天提拔了一批以狄仁傑為首的官員,其實她還栽培了另一批酷吏。



這些酷吏官職雖小,但行事詭譎兇殘,背後又有武則天撐腰,一直橫行無忌,膽大妄為。最終這批酷吏自相殘殺,又受朝臣擠壓,少有結果,這是後話了。


來俊臣是武則天的爪牙之一,他是走男色路線上的位。武則天上臺後,像男性帝王一樣四處招攬美色,只是,武則天找來的都是男寵。來俊臣就是其中一個,他長得美貌,又討得女皇歡心。一來二去,武則天給了權力讓他做事。



可來俊臣本是民間刁民,上了臺之後在酷吏中混得如魚得水。他誣陷了一批當朝大臣入獄,在獄中對大臣不停折磨,致死致傷多人。


狄仁傑就是其中一位被誣陷的大臣。面對來俊臣,他很快就招認了謀反的罪名,等候處死。不久才面見女皇的宰輔,轉頭因謀反入獄,在武周時是很常見的。狄仁傑難以申訴,他借來筆墨,在帛書上訴說冤情,藏在棉衣託人送回家。



在家中日夜擔憂的狄仁傑兒子狄光遠收到父親寄託,快馬加鞭趕赴皇宮,呈遞訴冤帛書。如此,狄仁傑才特許網開一面,貶為彭澤縣令。


李唐武周官階制度是三品宰相的由來

後來狄仁傑復出魏州刺史,以戴罪之身嚇退契丹軍隊,武則天才有了二次提拔的由頭。復居宰相後,狄仁傑官位比之前更高,此時他已名滿天下,青史留名。可是,狄仁傑到此的官品還是三品呢。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唐代官品設置導致的,武周雖已改立國號,畢竟是換湯不換藥,武週一朝用的還是李唐的官,政治制度也是李唐的政治制度。作為武則天的臣子,在武則天為首的朝堂裡幹活,狄仁傑當然也遵循武周制度,也就遵循李唐制度了。


李唐的官階制度是這樣的,在朝堂實職之上又設置眾多虛職,這些虛職都是象徵性職務,擔任者很多是天潢貴胃、前朝老臣、世襲貴族。他們代表的朝廷最高層特別是皇族的利益,不處理具體事務。


縱使狄仁傑已位列朝臣之首,只要他還在朝堂上,就不能越級封三品以上的官銜。後來狄仁傑也有了二品、一品的官銜了,但那時他已經死了,而且配享太廟,他終於也成了那些虛職裡的一個。



武週一代終不是天下正主,武則天稱帝后不斷鎮壓反抗,終逃不過滅國身敗的下場。李唐重建,也逃不過朱溫滅唐。歷史一遍一遍重演,直到外來的人打破這一循環。狄仁傑是封建時代的能臣,他為封建時代添磚加瓦,但也造福了黎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