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遭拒,考研非全还有意义吗?

2020考研已开始了正式报名,考研的小伙伴们也即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向着梦想的终点进发。然而与此同时,关于「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话题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讨论。


话题的起因是有小伙伴反映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有HR指出,“公司概不认可非全日制的应届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跟本科生没有差别……”

也正是这激进的言语,许多非全日制的在读研究生立刻群起而攻之:

有人指出,如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统招统分且非定向的招生的,在毕业时具备派遣证,在读期间同样有学分和科研成果的要求。

还有人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享受相同的师资,在教学上不存在孰优孰劣。此外,在毕业论文盲审中,老师也并不能区分你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这意味着对于毕业论文是具有同样的要求的,并非浑水摸鱼就能轻松毕业的。


其实早在2016年,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会付出更多。一方面,两者拥有统一的录取和教学标准,协调发展,同质同量,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业上的付出并不一定低于全日制研究生的付出;另一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往往无法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也不为其提供宿舍,学费也从一万到几万不等,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会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

不过,当我们转向HR的视角,这种“歧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如果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真的一样,那还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

在招聘过程中,由于面试者和HR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往往会在事前整理出自己的筛选标准,以节省选人成本。如果一味地强调公平对待,那么就会伤害到那些择优和竞争的基础。所以企业的HR也并非故意歧视,他们有自己的业绩指标,他们也想找到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水平方差会更大,为减少招聘成本,他们才选择了放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收。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更加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的差异而非一味追求平等。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许可以更加重视职业技能上的教育,让他们的目标导向更加明显,就是为了进入职场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在学术道路和职场道路之间摇摆不定。

只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两者培养的人才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优势,让招聘单位各取所需,才能真正解决“歧视”问题。

更多教育资讯,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