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弑亲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湖南沅江市,一名12岁男孩吴某持刀杀死了自己34岁的母亲。

为什么这位弑母少年毫无悔意?对待和自己骨肉相连的母亲,是泯灭人性的弑亲行为?母亲身上至少20多道伤口,是什么让这位少年成为如此残忍的杀人恶魔?

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未成年人犯罪罪名多集中在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62.63%的案件被告人为初中生。

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齐萍萍杀父母分尸案,高炜晟买凶弑父杀姐案,青岛14岁姜某杀父案,肖某网吧杀父案,这些花季的少年为什么走上了毁灭之路?

01 从家庭的冷漠到专制

一个人健全的心理是和家庭息息相关的,不健全的心理也是。冷漠型家庭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很少投入感情,只提供衣食住行,没有将社会标准和社会经验教授给子女,久而久之,子女会变得如同父母那样冷漠无情,对他人和社会毫不关心。

随着年龄的成长,吴某变得越来越内向,爷爷表示,他基本上很少和他们交流。

吴某之前和爷爷奶奶住的老房子

家庭结构残缺,容易导致子女心理不健全,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出生三年中长时间断绝母子关系,幼儿情绪会退化并感到孤独,而父亲对于子女性格的塑造更为重要。犯罪心理极大的外界诱因,就是儿时家庭带来的伤害。

吴某的父母在他半岁时,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童年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父母一年回家一两次是常态,大部分时间他们通过电话连接情感。7岁时,他发生车祸,父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爷爷抱他去医院,父母没有回来。2016年母亲生下弟弟,不得不留在老家,母亲的到来让冷漠变为专制。

02 和母亲生活的1个多月

未成年人犯罪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2018年春节,母亲搬进新房,吴某却选择待在爷爷奶奶家,直到一个多月前,因为爷爷腿疼严重,无法照顾他,才不得不搬进新家和母亲一起生活。

和母亲一起生活的这段为时不多的日子里,比起爷爷奶奶的教育,母亲的管教要严格许多。也许这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吸烟、沉迷网络游戏,心里是自责的,所以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试图挽回过去十几年间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一个14岁的哥哥要管教,还有一个2岁的弟弟要照顾,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明显是力不从心的。没有耐心,相比耗时耗力沟通的方式,母亲选择了严格的训斥,不幸的是,正是这些训斥和暴力,把一个孩子积攒多年对母亲的怨念转化为了恨。

03 沉迷网络,厌恶现实世界

不良少年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沉迷网络。孩子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寻找满足感。和父母缺少情感交流,孤独的孩子会在网络上寻找感情的寄托。

网络世界,你可以为所欲为,特别是游戏世界,吴某常年沉迷手机游戏,游戏世界和网络世界有太多暴力内容。长期沉迷网络会造成性格孤僻,逐渐对现实中的道德标准产生模糊。

根据塔尔德的模仿规律,犯罪行为是模仿的产物。未成年人缺少思辨能力,过度沉迷网络,对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他们在网络游戏世界习得的行为模式很可能转化为现实中的行为,杀戮。

04 扭曲的心灵,从自私到自毁。

处于青春期的吴某,缺乏引导,早已经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的人格障碍表现为不遵守社会规则、欺诈成性、行为缺乏理性、攻击性强,没有责任意识、毫无悔改之意。这些15岁前出现的人格障碍毫无疑问将会延续到18岁以后。

吴某成绩中下,偶尔逃课,会因为上课不专心,被老师批评,还经常因为小事和班上的同学打架。事发前的一周,吴某星期一、星期四、星期五都没来上课。他偷拿爷爷家里的钱,多次和母亲的争吵中动手打母亲。偷拿母亲的4包烟,受不了母亲的管教,最后动手杀害了母亲,并且毫无悔改之意。

可见,吴某的心灵处于极度扭曲的状态,他不惜毁灭生命来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对生命的蔑视,特别是对母亲的蔑视,使他在世人眼中成为一个弑母的变态。

罗马非一日建成,这颗扭曲的心灵不是一时铸成的。他自私,用偷窃满足自己的需要,行为暴力不服从管教;他自毁,用毁灭的手段来报复母亲。一个少年从自私到自毁,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父母在他幼年时留下来保护他健康成长,如果父母给他多一点重视、多一点耐心……也许不会母子成仇,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无奈,作为他的父母在生计和陪伴之间,选择了生计,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不缺衣少食,可是家庭结构的残缺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最终让他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漠视孩子,不知还有多少悲剧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