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为什么要摆放那么多大缸?

游人游览故宫时,会看到许多大殿前、庭院中,都摆放着一些收口大腹、两耳加兽面铜环的大缸。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故宫共有大缸308口,随着历史的变迁与世事沧桑,如今只剩下231口了。大缸有铁的、铜的、鎏金的三种,都是明、清两代铸造的。

故宫里为什么要摆放那么多的大缸?大缸主要是盛水用来防火的。皇宫里每天都有杂役从井里打水倒在缸里,春夏秋如此,入冬以后,宫殿前大铜铁缸安设缸盖,盖中置铁屉,炽炭火融冰,惊蛰撤去。

据史料记载,故宫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到清朝宣统退位400多年里,共发生火灾四、五十次。明代的火灾,嘉靖朝最多,火灾的灾情最重。到了清朝,故宫发生火灾的事情比起明朝就少多了。尤其是康熙皇帝时对防火非常重视,宫内失火的次数最少。


大缸,古称“门海”,亦称“吉祥缸”。在所有大缸中,“等级”最高的要算鎏金缸了,目前共有18口,均为乾隆年间铸造。据乾隆年间内务府《奏销档》记载,每口重量为:口径5尺的重约3392斤;口径4尺的重约2166斤。铸造费用,5尺口径的每口约含白银500多两,加上100两鎏金,至少需要白银15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