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是贪官?范仲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文/芜岩 图/网络整理

宋朝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历史上无重要地位,也无显赫名声,却因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声名大噪,让“勤政为民”的形象广为人知;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一段关于他颇具争议性的记载,又让后人给他冠上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的帽子。

他就是“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范仲淹(左)和滕子京(右)

滕子京是何许人也?据《宋史·滕宗谅传》记载: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刁氏妇人抚育他与弟妹成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初任潍、连、台州从事。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磨难重重,其官职远不及范仲淹,但其为人豪迈,气节高尚,直言敢谏,是一位既有才干又有抱负的政治人物。

滕子京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评价依旧毁誉参半。1990年《散文》、《戏剧春秋》等刊物就刊发了《滕子京贪污》、《范仲淹的失误》等文章,直至2007年,一篇《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官》的文章,将滕子京是贪官的说法重曝于世,文中沿用的文献史实以及结论,被当今部分作者缘用并撰文刊出,致使滕子京的形象更加扑朔迷离。

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赞其谪守岳州巴陵郡的第二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显然与一位贪官的所作所为不符,那滕子京是“贪官”的说法有何历史依据呢?

“贪官”滕子京

滕子京被认为是贪官的历史依据主要有《宋史·滕宗谅传》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宋史·滕宗谅传》:滕子京“贪污”公钱

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

“贪官”说法的支持者认为,滕子京在任职期间,贪污腐败。指出其“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出去分给“诸部属羌”和“遗游士故人”之外,剩下的公钱下落不明,必是滕子京收入囊中。宋仁宗“遣中使”去调查,滕子京竟然销毁了账本和相关姓名资料以拒绝调查。随后,便被贬至岳州。


《涑水记闻》:滕子京四处搜刮钱财,征敛赋税

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

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其中“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被支持者们理解为百姓不愿偿税,滕子京强硬督促,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获利书万贯钱,并且放在侧厅亲自掌管,也不做钱财的收支记录,便于自己取用。

《宋史·滕宗谅传》《涑水记闻》中的相关记载,他们既没看完,也没看懂,断章取义,妄下结论,枉加贪腐,呜呼哀哉。

“清官”滕子京

我们完整地翻阅《宋史·滕宗谅传》《涑水记闻》,便可知道其中的真相,了解滕子京的为人。

① 滕子京并未贪污“公钱”

《宋史·滕宗谅传》记载:

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定川之战兵败,阴雨十余天,将士忧沮,为防军心涣散,滕子京用公钱设酒肉宴犒劳将士。又在佛寺祭奠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厚待遗孀遗子女,使他们都有居所,才安抚好边塞的人民。后来朝廷派人来查公钱的去处,“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则是滕子京害怕此时牵连无辜之人众多,于是焚烧掉公钱的明细。

《范文正公全集》对此事也有记载:

宗谅起遣人户强壮数千人人城防守,时值苦寒,军情愁惨,得宗谅管设环庆路节次策应军马一万五千人。酒食柴薪并足,众心大喜。虽未有大功,显是急难可用之人。……如宗谅显有欺隐入己及乖违大过, 臣甘与宗谅同行贬黜。

范仲淹不仅认为滕子京是极难可用之人,并向宋仁宗表示,如果滕子京有欺骗隐瞒贪污公款的事实,自己甘愿与滕子京一同被贬黜。可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人品有充分的了解,对品行有充分的信任。

《续资治通鉴·宋纪卷四十六》的结论是:

使者燕度勘到滕宗谅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

可见此案在宋朝早就查清楚了,滕子京并无欺骗隐瞒公款的去向以及贪污一分公款。如此豪迈,聪慧,敢作敢当的耿直Boy被诬陷为贪官,真实滑天下之大稽!

② 滕子京重建岳阳楼时并无“搜刮钱财,征敛赋税

《涑水记闻》对滕子京重建岳阳楼的描述,不但不是“搜刮钱财、征敛赋税”,反而是对他的褒奖。

“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而是“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修岳阳楼既不用省库的经费,也不在百姓中敛财,而是催促民间偿还陈年的死账烂账,“民负债者争献之”,获得了欠债民众的争相还款,于是筹措了“近万缗”。足见滕子京在岳州受人信服,具有极高的威信,也能看出他的非凡的才干与智慧。

《宋史·滕宗谅传》的结语说道: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滕子京“稍迁苏州”就死了,而且“无余财”,足以证明他在修岳阳楼的时候,并没有钱进他的口袋。

值得一提的是,修建318国道时,发掘了滕子京墓,除墓志铭外,仅有陪葬品砚一方、口衔玉兔二只、瓷魂坛二只,何其俭朴。

由此可见,滕子京是个不折不扣的低调行事,不争虚名的清官!


“勤政为民”的滕子京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对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是这样描述的: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的滕子京,次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滕子京在岳州治理三年,干了三件大事: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

正如宋治平年间进士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称:

庆历中,朦子京谪守巴陵郡,治最为天下第一。

通过以上史料, 可以说明范仲淹《岳阳楼记》所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毫无夸赞之嫌。


结语

滕子京与范仲淹相交至深,亦挚友亦诤友。他们相识在及第,相知相敬于台州修筑捍海堰之时,于朝堂上直言敢谏,又一起出生入死抵御西夏……无论工作与生活,两人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时而诗歌互赠,经常书信往来,直至终老。

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滕子京,命途多舛,仕途坎坷,多年的忍辱负重的悲怆之情油然而生。范仲淹劝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何时可以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

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公墓志铭》中写道:

忠孝相勉,悔吝相惩……(其幼子)我今抚之,必教有称。

滕子京死后,范仲淹悲痛万分,并向挚友承诺抚养其幼子,直至成为栋梁之才。

得友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