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格瓦拉”周某出狱,大盗退隐后,只要平淡、不要精彩

最近大盗"窃.格瓦拉"周某热度很高,对于一个刚刚出狱的刑满释放人员,如此的待遇是为哪般?

无法思议的现象:周某出狱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大量关注,并经过抖音、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发酵,登上热搜榜第一。

在周某出狱当天,除了家人,还有更多的网红经纪公司派人开着保时捷和玛萨拉蒂等豪车去到现场接人的现象,犹如接待一位“明星”一般。

澎湃刊文:谁能想到一个偷电瓶车的惯犯的出狱,竟然酿成了一次互联网的流量狂欢。他的故事很臭,但是流量却很香。偷电瓶车的小蟊贼,谈不上体面,但他被抹上一层蔑视世俗标准的油彩,这个故事从“铁窗泪”开始,神奇地跑调到了“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一、 流量下的新媒体网红经济时代

行业发展

最近几年,网红经济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影响力巨大。

广告业和营销行业也感到到了网红经济的巨大威力,在摸索中快步向社交媒体转移。

随着自媒体数量的增加,掌握了底层逻辑的媒体们,非常明白如何有效的利用粉丝量和个人影响力,将其转化为经济收入,导致很多机构MCN也把目光投向了刚出狱的周某。

而周某出狱后在短期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带来流量价值,如果再能创造一两个热点话题,那就会引来更大的流量。

众多的媒体和机构正是看清了这点,了解背后的逻辑,所以才选择不惜花重金争相签约。

这样看来,在网红经济影响下,在流量诱惑下的各方媒体那吃相似乎有点太不雅观了。

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媒体,不管是主流媒体、网红机构、自媒体等,不能只是把目光聚焦在流量背后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和应该看到的是流量背后的

社会责任及主流价值观

澎湃称:

因为有了扁平的网络世界,网友在罪恶当中寻找到美,在坏人身上找到有趣,通过“窃格瓦拉”发现“诗和远方”。每一个构建、传播“窃格瓦拉”网络神话的人,都在不断参与着等而下之的价值观投降。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市场,周某走红后被MCN机构追捧签约也印证了网红经济时代流量至上的法则。

只要机构往流量上去冲,至于周某以后具体要干嘛,机构不关心,他会不会改过自新走上正路,机构也不关心,机构关心的只有流量带来的现金价值。


像人民网所说,快节奏的网红应该是可以的,但是用在一个刑满释放人员身上是不可取的。

他身上是有很多可以深挖的人生经历故事,厚重的话题讨论,但是被网红套路变成了一个娱乐化标签就不行了。

我们希望周某人生获得新的转机,也希望这个机遇,能与反省、耕耘、理智的常识相匹配,而非衍生出更多的光怪陆离。


对媒体来说,所有流量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良性的,有主流价值的,能带来正能量循环的。而不是在流量的阴暗面,吃着带血的馒头,做着错误的引导和指示。

二、周某事件的外部因素

利用形象的矛盾冲突带话题

利用周某的外在形象和南美的民族英雄,古巴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切,格瓦拉”相似而制造矛盾冲突的话题。

而后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人物,他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一个是蝇营狗苟,盗窃电动车的小偷。一个是铁骨铮铮,享誉世界的革命英雄。就这样利用形象,把两种截然不同,利用矛盾对立制造话题。

利用强大的心理反差带话题

我们常常看见电视里的记录节目、访谈节目,只要是采访犯了错误的人,他们的心理都是非常脆弱的,在监狱里更多的都是进行反思和悔改,寻求自身的改造和进步。

而周某不是,被抓后没有想过要认错,而是因为扭曲的价值观口出狂言: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

“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

“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进了里面去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

每一句都在传播错误的价值观,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挑衅。但偏偏因为错误的价值观,碰撞上了网红兴起的年代,很快他就走红了网络。


三、 我们关注周某的内在因素

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想了解这个故事

我们想看看这个淡定的盗贼为什么被抓了还这么“义正言辞”,“思路清晰”的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作案效率和方法是怎么回事,他究竟是怎么一种人,有哪些故事,他生活的经历及背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触动。

戳中了我们的痛点,让我们产生共情效应

比如这句话“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几乎成了周某的代言词,也无意中戳中我们的痛点。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平淡工作中的过日子,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我们也想自由职业,我们也幻想着不用打工,但是因为定势思维、缺乏勇气、抓不住机会等因素,导致了我们依旧安分守己的打工。

而周某却直截了当、快刀乱麻的一句话“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让我们积压已久的自由情绪随着这句话得到了释放。

由错误的人说出了带正确意义导向的话

还是这句话“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从一个身份卑微、品行不良的周某口里说出来是不是感觉不太对劲?有点想发笑,但是细细一想,又觉得有几分道理


那我们换个人的话听听“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说这个话的人是李嘉诚

周某是以一个错误的身份给了我们一些正确的导向,所以让我们感觉意味深长。

这个场景我突然就想到了《无名之辈》里的劫匪胡广生的话:

老子整把AK,给你龟儿整把来福,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白了进城就是要换种活法。

人生如戏,要笑着活下去。


这些由一个劫匪说出来的话,都是有一定正确指导意义的话,放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因为这些话,让我们觉得人物非常真实,比较有认同感。

所以,周某的话创造了一种未经导演,而自带了电影戏剧色彩的角色。

四、周某热点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酵,更多的人在关心周某是否签约网红平台、天价合同、豪车迎接一系列事件,而我们忘了他仅仅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

我们甚至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去关心他?而真正需要我们去关心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突然想到了,另一个网红,“流浪大师” 沈巍。

沈巍多在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沦为流浪汉,喜欢捡垃圾,画画和读历史之类的书,因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被人录制视频上传到抖音而受到关注。

一时间各种焦点聚集在这个“流浪大师”身上,各地网红蹭合影,签名,采访,忙的不亦乐乎。以至于出现“高校空荡荡,大师在流浪”的论言。


当我们面对孩子疑问:

“那个小偷为什么大家整天都去关心他呢?网上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消息”

“大学里真的没有教授了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只有那个捡垃圾的爷爷才是大师呢”


我们该如何作答?

我们只能告诉孩子:你看那些为抗疫工作作出贡献的叔叔阿姨,为我们的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才是英雄。

还有84岁的钟南山爷爷,在如此高龄还在为我们国家尽心尽力研究病毒和疫苗,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

总结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非理性“网红事件”的监管,对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事件进行评估。客观公正看待事件,不能将“主流价值观”贴上娱乐化标签。

对自身而言,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不过分追求非理性热点。